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10-21 10:49姜培升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

姜培升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脑卒中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采用相关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FMA评分、Barthel指數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康复训练;脑卒中;上肢功能

文章编号:WHR2018052146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国内外诸多临床试验证实[2],早期采取康复训练,对于活化无功能区神经元细胞功能,保持肢体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国均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机制、康复训练方法及服务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探讨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以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脑卒中临床相关诊断标准[3],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栓塞及恶性肿瘤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5例。研究组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55.41±4.75)岁,平均病程(3.58±0.36)天。对照组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55.16±4.09)岁;平均病程(3.46±0.43)天。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甘露醇脱水、改善脑循环及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进行详细评估,加强基础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等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1)教育与培训:由主任医生、主治医生、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士参与康复护理教育与培训,采用授课、发放学习资料等方式,详细讲解脑卒中的康复要点、注意事项等,培训完组织考核,合格者进入康复护理小组;2)上肢体位干预:①取仰卧位,患侧肩胛骨下垫一软枕,保持肩关节处于外展位,手心朝上,避免肩部肌肉粘连;②取健侧卧位,患侧上肢放于胸前,保持肩关节前屈,手心向下;③取患侧卧位,使肩部和上肢前伸,掌心向上,前臂旋后,避免患侧肩胛骨出现后缩、痉挛及畸形等情况;3)上肢被动训练:①活动肩胛骨:面对患者,一手置于患者的患侧肩峰,另一手从腋下支托患侧上肢,手固定肩胛骨内侧缘、肩胛下角,推动肩峰松动肩胛骨;②抬高上肢外旋:松动肩胛骨,使患者伸直肘关节并抬高,大拇指朝向身体外方;4)上肢及肩部主动活动: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挤压,加强患肢本体感觉,指导患者健手辅助患手做上肢前屈90°,背屈腕关节,保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同时可令肘关节伸展,进行手指屈曲活动。

1.3 评价方法[4]

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越高,代表功能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高,代表独立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的上肢功能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肩关节脱位2例,肩手综合征1例,上肢肌痉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5/55),对照组出现肩关节脱位4例,肩手综合征2例,上肢肌痉挛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3/5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早期治疗及其康复训练正确与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采取及时有效康复干预对于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明显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肩胛骨后缩,肌张力平衡失调,上肢主被动活动度差。给予针对性的上肢体位干预,进行患侧上肢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训练,动员家属进行配合,指导患者练习日常生活动作,通过合理摆放肢体位置,保护机体组织结构,预防肩关节的损伤和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早日康复。通过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加快脑皮质中兴奋传递,加快脑病灶邻近非损伤区功能重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明显提高传导兴奋的神经回路传递效率,降低痉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肢体运动功能,防止肢体废用综合征,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选取11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针对性上肢体位干预,旨在探讨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护理后研究组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证明了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功能重建。

综上所述,针对性康复训练及上肢体位干预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减弱偏瘫侧肢体的痉挛程度,防止废用综合征产生,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陈建伟,许红梅,陈晓琳,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3):201-203.

[2] 上官守琴,杨志宏,陈光辉,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05):285-287.

[3] 伍秀秀.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11-112.

[4] 周末,袁冰,陈安亮,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31-33.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卒中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