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会莹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給予急诊急救护理。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52例患者生还,8例死亡,救治成功率为86.7%,病死率仅为13.3%,急救满意度为90.0%;52例生还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并发症情况,包括1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在及时对症救治后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急救护理后可以降低病死率,缩短急救时间。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WHR2018061042
急性心肌梗死是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心肌供血紧缺,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了弥漫性纤维化,严重影响了冠脉再通率。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1]。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AMI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救治,否则病死率将显著提高。本次研究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沛县120指挥中心出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8~75岁,平均(60.2±3.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持续胸痛30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相邻两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发病6h以内。患者按照梗塞部位分为:10例前间壁、6例下壁、15例前壁、12例广泛前壁、17例下壁加前间壁。
1.2 方法
1.2.1 病情评估 对患者进行MEWS评分。MEWS 评分主要是评估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以及瞳孔,每项分值为1~3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2]。同时予以各项身体检查,若患者有手术指征,护理人员要做好手术准备。其他患者如MEWS评分高于9分需进入ICU接受治疗,低于5分则在门诊留观。
1.2.2 基础急救护理 让患者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心脏负荷,给予硝酸甘油进行急救。确保呼吸顺畅,以防窒息。进行高流量吸氧护理,并且进行泡沫吸氧[3],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按照心电图和临床体征进行急救护理。
1.2.3 氧气输送护理 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血块及呕吐物等。患者常伴有急性肺水肿,存在呼吸障碍问题,应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缺氧严重者在常规氧疗无效的情况下,可利用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防止长时间呼吸不顺诱发心脏骤停。
1.2.4 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循环异常者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注意保暖,处理后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遵医嘱使用强心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为了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误诊,建立静脉通道时应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与肺部其他病症的鉴别。
1.2.5 维持心泵功能护理 患者心泵功能较低,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或停跳,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快速恢复心泵功能。气道顺畅且已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若患者仍出现血压降低、脉搏微弱、心音减弱、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征兆,应考虑是否为心瓣膜穿孔,是则进行深入检查诊断,给予心包穿刺以控制病情,必要时尽快进行手术。
1.2.6 急救转运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护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顺畅,避免针头滑脱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为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可以用肢体止血带捆绑一个肢体,隔15min后松开该肢体,捆绑另一个肢体。确诊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接受手术治疗[4]。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一旦患者的心率发生了显著下降,要将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生,并且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阿托品治疗。
1.2.7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发病时通常毫无准备,因此遭受突然爆发的疾病后心理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和孤独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疾病的预后效果。护士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救治的依从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强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感,护士可以遵医嘱进行止痛,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的止痛护理能够减少因为疼痛感带来的不安情绪。当患者病情缓解后可以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1.2.8 外部支持系统 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家庭关系、经济情况,尽可能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争取有效的社会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使其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研究显示,做好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工作,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抑郁症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要协调好同室患者间的关系,了解各个患者的生活习惯,做好适当的友好的提醒,增进病友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关心,使病房内保持融洽、祥和、友好的气氛。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52例患者生还,8例死亡,救治成功率为86.7%,病死率仅为13.3%,急救满意度为90.0%;52例生还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并发症情况,包括1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在及时对症救治后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于破裂的斑块表层进而诱发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出现心肌缺血坏死。该病通常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时要谨小慎微、争分夺秒,否则易出现诊断错误[3]。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呼吸障碍、紫绀、大汗淋漓等症状,甚至会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时要保持冷静头脑,及时实施相应对策控制病情的进展。据有关资料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因此如果在发病后2小时内及时准确诊断并且给予快速、有效、到位的急救护理措施,就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由此可见,急诊急救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4-5]。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要安抚家属情绪,防止其过激行为影响急救。进行入院前急救护理时,本院急诊内科护士熟练掌握了急救护理措施,以时间就是生命为原则,快速对患者实施了基础救治、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护理、心泵功能护理以及转运急救护理措施等,获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52例患者生还,8例死亡,救治成功率为86.7%,病死率仅为13.3%,急救满意度为90.0%;52例生还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并发症情况,包括1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在及时对症救治后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急救护理后可以降低病死率,缩短急救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使用。
参考文献
[1] 欧艳.浅析急救护理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5):78-79
[2] 吕平华,陆超.急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10):103-104.
[3] 张彩丽.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5):241-242.
[4] 李淑云.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5):164-165.
[5] 王燕.急性脑梗死静脉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