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潇
摘要: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我们表意不仅是通过有声语言,还有身势语的辅助调节,非语言交际在口语传播障碍的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口语传播障碍
一、非语言交际障碍
口语表达的过程一定伴随着非语言表达,它来自于听话者对说话者除有声语言信息传播以外的体态信号的捕捉,二者呈对立统一关系。牛津词典对于姿势(gesture)的解释为:A movement that you make with your hands,your head or your face to show a particular meaning;Something that you do or say to show a particular feeling or intention.可以从中发现的是,姿势或者动作是具有表意功能的,通过身势语的表达规律来探究这其中隐含着的交际障碍。我们将通过“身势语、外貌、身体接触、空间应用、副语言”(程同春,2004)五个方向进行阐述,其中“副语言”部分的狭义概念(韵律特征)属于语言学体系,在此不另赘述,广义概念的副语言主要指非声特征(身势语),在下文将单独解释。
身势语:包括表情、动作、神态等,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主动身势语,例如在说“这块蛋糕真的太好吃了!”这句话的同时,说话者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点头,眼睛睁大,眉毛上挑,面部肌肉呈愉悦、惊喜的表征状态,说话者不仅从语言上给予对蛋糕的肯定,还利用动作、表情渲染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听话者十分相信蛋糕是真的好吃,如果说话者仅仅是通过话语来表达蛋糕好吃,那么听话者就会认为这块蛋糕其实没有很好吃,说话者只是出于礼貌而夸赞,主动身势语是动作发出者在已经产生思想感情的情况下,主动利用身势语辅助表达并调节表达效果的动作。
另一种是被动身势语,或称为应激动作,是指动作发出者在没有产生思想感情的情况或下意识反应的情况下,被动根据环境应激产生的身势语,例如受到惊吓时,双眼圆睁,嘴巴张大,双臂回缩,身体呈防御姿态;焦虑或紧张时,眉头紧锁,嘴角向下,出现原地徘徊或抖腿等身体姿态。一般来说,被动身势语与动作发出者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反馈联系;主动身势语由于经过思维的加工,有可能出现身势语与表意者本意的差异,另外,文化的差异(在我国摇头表示否定,在印度摇头表示肯定)、动作符号的暧昧性(竖大拇指不光表示肯定,也可能表示反讽)、动作传受双方的理解差异(认知水平)等因素都会造成身势语的表意传播障碍。
外貌:即人的外形特征,如体型、五官、发式、肤色、穿着、配饰等外在表象,“以貌取人”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在接触事物产生观念的过程中,首先就要靠客观印象的显现,客观印象是通过感官进行捕捉,所以一个人是否给别人以好的外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流进展是否顺利。比如说话者的印象是邋遢、不整洁的,意味着他可能疏于自我管理、不在意交流对象对自己的形象感受,那么听话者就可能会有选择的或拒绝听取话语内容。再比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说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听者可能会沉思良久,认为这是一句非常有哲思的话;同样是这句话,如果出自一个小孩的口中,听者可能会哈哈一笑,只是认为小孩很可爱。
身体接触:触摸行为有多种:轻拍、拳打、抚摸、摇晃、亲吻、拥抱等等,根据触摸行为传达的讯息将其分为:功能性—职业性触摸,社交性—礼貌性触摸,友谊性—温暖性触摸,爱情—亲密性触摸等。[1]身体接触属于触觉感官的交流,当视觉和听觉的交流无法满足沟通的需要时,借助触觉感官会进一步增强我们表意的效果。例如在说话时轻轻地拍打或接触对方会提升其对话语的接受度;单纯的一句“你好!”会有些诚意不足,如能有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亲吻就会增加双方互相的好感与真诚度,但是在功能性和社交性接触中,双方也可能是出于场合和礼貌的需要而不得不进行身体接触,此時的表意行为则可能与内心的情感不一致,出现表意断层,即动作发出者的身势语与其真实意愿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导致话语表意的传播障碍。另外也要注意身体接触的合理性,动作的方式、强弱、幅度等行为表征都会成为沟通过程的信息符号,成为口语传播中的表意因素。
空间应用:“空间包括领地和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人类的领地常被界定为一个人或一群人同某个地方的持续联系;[2]而个人空间则被认为是一个环绕并跟随每个人的、能够扩大或缩小的“气泡”。[3]这个气泡的大小会受到环境、交流各方的关系以及每个人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4]这种“气泡”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为人际交往的一种空间场域,是交流双方的身体位置、距离等空间关系,并根据这种空间关系产生交流双方的互相认知,从而判断交际出适宜的位置和距离。例如,交际场合中,交谈双方如果站得太远,互动度和友好度就会下降,反之,如果对方给自己造成了不良的印象,那么我们也会自动选择站在离对方较远的位置;当亲近他人的时候,我们会选择较近的位置,或利用较近的位置彰显对他人的亲近,所以,不同的身体位置会形成不同的交际感受,不当的身体位置会导致沟通的障碍。
二、应对方法及总结
身势语等非语言交际在表意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失去身势语等非语言交流的辅助表达,表意将干枯无力,极易产生表误。应该注意到,从表达的最佳效果来看,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非语言表达不能脱离语言含义、语言表达一定伴随着非语言交流的产生。在实际交流过程当中,应根据说话的环境选择二者适宜的平衡关系,有时沉默便能代表一切,有时雄辩才能表达思想情感,应在表意的过程中适当添加身势语,掌握多样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方式、强弱、幅度等要素,一方面要将口语准确表达,另一方面也要将身势语与话语契合,将口语表达与身势语结合运用,营造听话者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效果,则能最大程度避免由非语言因素带来的口语传播障碍。
参考文献:
[1]Heslin,R.,“Step toward a Taxonomy of Touching,”paper presented to the Midw 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Chicago,May 1974;see Knapp,M.L.,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Orlando,Florida:Holt,Rinehart & Winst on,Inc.,1978,p251,引自《口语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王晓辉、韩雪峰,当代传播,2007(4).
[2][3]Malando,L.A.,Barker,L.L.,&Barker D.A.,Nonverbal Communication,2 nd ed.[M]New York:Newbery Award Records,Inc.,1989,p20、p299
[4] 王晓辉,韩雪峰.口语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 [J].当代传播,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