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娱乐化成因及表现探析

2018-10-21 03:41张凯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娱乐化体育新闻受众

张凯

摘要:体育新闻娱乐化是体育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主要原因是:体育的游戏起源学说;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媒介产业属性和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碎片化阅读时代受众的需求。体育新闻娱乐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媒介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江湖化叙事风格和战争隐喻;体育新闻报道侵权;体育明星真人秀的涌现。

关键词:体育新闻;受众;娱乐化

体育新闻娱乐化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现象,早在黄色新闻时期,普利策《纽约世界报》的体育报道就被当成是和赫斯特《纽约日报》争夺读者的重要武器。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完善,體育成为重大的社会事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一批专业体育媒体如《体坛周报》、《足球》等的助力下,我国的体育报道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

一、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原因

(一)体育的游戏起源和体育概念的歧见

游戏论是体育起源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游戏论的代表人物席勒和斯宾塞认为体育产生于游戏,体育和游戏一样都是一种剩余精力的使用,所以体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活动。这一学说将体育和游戏“捆绑”在一起,体育本身就具备娱乐属性,因此在体育传播过程中只是将体育自身所具备的娱乐因子进行“转述”。

体育学虽然已经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是学界对体育的概念仍旧存有争议,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体育,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观点:狭义的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广义的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体育概念的不同理解背后折射的是对体育的不同认知。当电竞被纳入体育领域,引起的风波和争议便是对体育概念歧见的最好例证。

将体育等同于娱乐和游戏,是对体育的一种刻板印象,而继续带着这样的认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刻板印象会继续深化,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对体育实质的理解的偏差。

(二)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查尔斯·赖特在其著作《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娱乐功能。《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指出:新闻事业提供娱乐的功能。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传播文学艺术、体育比赛,使人们获得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享受。这个定义直接将体育比赛列入大众传播发挥娱乐功能的首选之列。其实媒介发挥娱乐功能大体上有两种选择:娱乐化处理新闻;寻找具备娱乐属性的新闻素材。而体育可以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体育自身具备的娱乐属性使其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首选,每逢重要的比赛,相关报道铺天盖地,除了关注精彩的赛事本身之外,还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赛场下,关注知名运动员的一举一动,提供一些花絮报道。这样的新闻报道可以让受众愉悦身心,释放压力。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媒介承担社会责任选择的一条捷径。

(三)媒介的产业属性

在很长时间里我国的媒介一直强调其公共性与事业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媒介的产业属性逐渐凸显。媒介的产业属性得到承认,带来媒介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媒介在运营过程中要支付巨额的设备、发行、制作、劳务等支出,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而归根结底媒介之间的竞争在于受众的争夺和抢占市场份额。因此如何扩大受众范围,最大程度实现发行收益和广告收益会成为媒介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这样的考量媒介往往会选择以大众文化的视角进行传播活动,尽可能满足多数受众的需求。在进行体育传播时为受众提供轻松、诙谐、幽默等富有娱乐性的内容可以帮助媒介收获更多的关注度,从而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媒介向市场靠拢,规避经营风险的结果。

(四)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受众需求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接触方式,在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受众线上阅读、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媒介技术塑造了受众的阅读方式,而受众的需求也会对媒介技术和媒介平台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受众对媒介平台的新闻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篇幅长短、选题等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叙事方式更加吸引人,语言风格更加活泼,篇幅适中,选题更具趣味性,同时受众的窥私欲也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在体育传播过程中,体育新闻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媒介对受众的妥协。

二、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一)媒介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谈及媒介资源分配时必须要尊重新闻媒介的运作方式和新闻选择和新闻价值评判的标准。现在体育传播的现状是:大量的媒介资源分配到竞技体育中,在竞技体育中媒介资源主要分配到少数商业化运作比较成熟的项目中,在少数商业化运作比较成熟的项目中媒介资源被分配到少数运动员身上,这样分配媒介资源可以收获更多的受众和关注,从而实现盈利的目标。而这样的运作方式看似符合新闻价值选择规律实则不然,因为这样做忽视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品味和审美的巨大影响。篮球、足球等一些现代热门项目在诞生之初其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肯定无法和现在同日而语,然而在这些项目从默默无闻走向体育中心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媒介培育并塑造了受众的体育品味和体育审美,但是体育文化应该是多元的,所以大众媒介有责任和义务去挖掘社会体育和边缘体育项目的价值。因此应该合理分配媒介资源,从而实现体育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二)江湖化叙事风格和战争隐喻

体育新闻报道多采用江湖化的叙事风格和战争隐喻,从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和《兵败汉城》便可见一斑。这是一种已经比较成熟的叙事方式,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词汇:战报、战术、击败、横扫、X家军、溃不成军等,受众对这些用语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究其根源这些词汇都包含战争的隐喻。此外体育报道习惯性的将体育界幻化成一个充满侠客义气的江湖,对运动员按资排辈的介绍是其最直观的表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受众热血沸腾,可以让受众可以短暂地从日常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尽情享受媒介营造的一种暴力美学。但是需要注意这种战争隐喻可能带来的隐患,将一场体育比赛转化成国家间或地区间的对垒,其背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暴力会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体育新闻报道侵权

体育新闻领域新闻自由度较高,很少有报道禁区,正是这种“过度”的自由,影响了体育新闻报道的素材选择,媒体极力满足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这样直接导致被报道对象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受到侵害。媒体将自己的关注焦点放在赛场外,关注运动员的私生活,认为运动员的情感生活比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更具吸引力。在这种理念指引下的结果就是媒体耗费人力物力,不惜采用逾矩的手段去搞到所谓的独家新闻。这些独家新闻往往伴随着一些体育侵权案件的出现:1993年的陆俊诉《羊城体育》名誉侵权案;2002年的范志毅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名誉侵权案(范志毅败诉)在当时都引起巨大的关注。

(四)体育明星真人秀的涌现

体育明星真人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运动员参与综艺节目的录制;另一种就是体育娱乐节目的出现。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助力下,运动员和粉丝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粉丝可以在运动员的社交平台上了解自己所关注运动员的动态,运动员则可以与粉丝实现实时互动,塑造自己“亲民”的形象。新浪微博作为国内运动员运用的主要社交平台,部分运动员的粉丝数量超过千万,甚至可以与娱乐明星媲美,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明星。这些拥有巨量粉絲的运动员也成为一些综艺节目的常客,例如孙杨曾参加《真正男子汉》、《了不起的挑战》、《奔跑吧兄弟》等多档综艺的录制。因此某些运动员具有运动员和人气偶像的双重身份,对他们这个群体进行报道时,娱乐化处理便成为一种很常见的做法。体育产业的火爆带动了多档体育综艺节目的诞生,《来吧,冠军》、《报告,教练》这些综艺均以体育为框架,启用运动员和艺人,实现体育的综艺化。运动员频频现身综艺节目以及体育综艺节目的涌现,使得体育和娱乐的界限愈发模糊,以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体育报道便成为一种“规范”的体育传播范式。

三、结语

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进程与大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体育学和新闻学的规律,因此有其必然性。但是在“娱乐至上”的时代,要避免体育新闻娱乐化演变为体育新闻低俗化和色情化,如何合理掌握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度是每一个体育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体育概论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2.

[2]张名章.战争、江湖、情色,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叙事[J].新闻知识,2007 (08):59-60.

[3]韩勇.我国体育新闻侵权的有关问题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01):10-12+66.

猜你喜欢
娱乐化体育新闻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试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演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