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慧
摘要:在当前,传统媒体纷纷向新媒体转型过渡的情势下,地方传统媒体紧随其后,推出新闻APP以适应受众的视听需求。笔者从地方传统媒体新闻APP的内容设置与受众倾向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正在转型以及转型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地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传统媒体新闻APP;内容设置;受众倾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迅猛发展并逐渐替代了人们阅读、获取信息的方式,传统媒体为了寻求出路,纷纷转型升级,与新媒体融合,推出微信公众号、研发新闻APP等,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地方传统媒体规模小、受众范围局限,在面临中央、省级媒体的不断挤压、众多网络媒体及自媒体的激烈竞争下,只有转型升级、推陈出新,才能在日益残酷、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地方传统媒体也纷纷增开微信公众号、推出新闻APP等,将本土化与大众化结合,力求独特、创新。而限于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数量的限制,地方传统媒体又将视线转移到了新闻APP上,加大人力与物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新闻APP,但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内容设置与受众倾向上,没有准确的定位和把控,以致流于形式。
一、地方传统媒体新闻APP的内容设置
(一)新媒体不“新”,形式上的转移
地方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过渡的过程当中,缺乏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以至于在应用到具体运营方面,依然保持着传统媒体的定性思維,新媒体不“新”,徒有形式上的转移。具体表现在:1.文字部分照搬照抄。将传统媒体的新闻稿件直接粘贴复制到新媒体平台即新闻APP中,配上图片与模板,形式上焕然一新,内容上依旧老套;2.视频、音频节目打包转移。将传统媒体的视频、音频节目直接上传到新闻APP中,内容上没有变化,只是受众视听渠道的转变;3.转型不明确,过渡不彻底。地方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过程当中,依然保持着原班人马,受传统媒体思维的影响根深蒂固,很难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求,以致于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运营者表现得呆板固执,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内容杂糅,缺乏自身特色
新闻APP之所以受到很多地方传统媒体人的喜爱,是因为其相较于其他传播方式有更大的包容性,既不受时间、数量、形式等的限制,也不必担心排队审核的问题,可以自编自审,而且分类广泛,能够兼容多种形式,如点播、直播等,更能链接到各大网站,包括在线充值、查询等,更方便、快捷,符合了用户的多种需求。但也正是因为其“强大”的功能,导致很多地方传统媒体的新闻APP内容杂糅,缺乏自身特色。具体表现在:1.新闻“大锅烩”。很多地方传统媒体的新闻APP中,除了本地新闻以外,还每天推送大量的国内、国际新闻,将从各大网站、新闻APP上的新闻直接“拿来”发布,新闻全而不精,不考虑受众的实际需求。更有甚者,在新闻APP中推送的国内、国际新闻的条数要比本地新闻还多,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2.自采新闻少,无趣无味。由于新闻APP中涉及的板块众多、内容繁杂,再加上一些地方传统媒体的运营者有限或缺少专业的新媒体采编从业者,导致出现自采新闻少,内容无趣无味等现象;3.本土化缺失,缺乏自身特色。一些地方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过渡的过程当中,过于模仿,没有将地方特色融入其中协调发展。地方传统媒体的受众有一定的地理局限性,而媒体人更要着重考虑该部分人群的审美倾向,才能在粉丝群立足和扎根。
(三)服务性不强,缺乏互动
地方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把握不足,时间上没有充分考虑当代受众的碎片化阅读时间规律,导致更新频率失常。而在本地服务功能的设置上,服务信息相对贫乏,其服务价值也不够明显。在互动方面更是存在传播方向单一的缺点,回复不及时,甚至不重视用户的信息反馈,最终导致用户对于APP的粘性降低。
二、地方传统媒体新闻APP的受众倾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面临的选择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数字化的今天,新闻APP已经是多种视听方式中的一种,受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更倾向于参与其中,而在富于娱乐化的今天,固执呆板的言论及方式已经早已被大众所舍弃,地方传统媒体要想吸引大众眼球就要迎合受众的审美心理,抓住机遇。
在内容上,首先要富于个性化,无论是在报道的方式还是取材上,都应推陈出新,不要一味照搬照抄,要打破原有的模式,充分发挥平台特点。其次要立足本土、扎根本土。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地方传统媒体新闻APP自身的独特与价值。在互动上,地方传统媒体新闻APP也要充分发挥其媒介的功能优势,及时接收并回复受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活动、民意调查以及热点新闻、话题讨论,增加粉丝互动性。
总之,地方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特点,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受众审美及需求,才能发挥出其新闻APP的独特优势。而媒体人也应放低姿态,从一个普通受众的角度去分析大众的审美倾向及视听需求,只有这样,地方传统媒体的新闻APP才能站稳脚跟,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