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摘 要:当前,全球经济联系逐步紧密,各产业日益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加剧,为了满足未来更多的需求,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就需要结合这个趋势,做好其节能设计,实现节能减排,合理有效地将资源利用到最大化。本文从建筑电气设计理念出发,对其节能措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分析
1 前言
伴随着健康、节能、环保等新理念的推广,低碳发展已成为目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能源的严重缺乏,以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失衡,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今,国家积极倡导节能减排,将资源合理运用到最大化。然而,建筑电气设计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必须采取节能措施,优化资源,才能使社会经济和谐、稳定的长期发展下去。
2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内涵概述
所谓节能,就是在运用生态资源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建筑节能设计,是在低碳环境中,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意义分析,节能设计可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并且能够实现新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其特征主要有:在产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节能化、环保化、低碳化、可持续化。节能时代的到来,建筑电气设计必须进行革新,进行全新的认识,才能立足于社会发展热潮中。
3 建筑电气设计应坚持的节能原则
3.1 坚持量化原则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坚持量化原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其要求严谨、苛刻,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最大程度地遵守節能的原则,降低各类杂质气体的排放,合理利用各类能源,提高其利用率,做到其使用最大化,因此可见,坚持量化原则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完全符合现代社会节能低碳的要求。
3.2 坚持实用性原则
建筑是用来供人们使用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要遵守实用性的原则。既要节能,也要实用,在成本上、经济上过多的浪费、投资,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额外费用。我们要充分了解项目的所在地环境、地域情况,切不可盲目,应当注重采取有效节能措施,真正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达到真正节能、低碳效果。
3.3 坚持节能化原则
在设计时,必要始终保持节能这一原则。要善于清除多余的消耗,把这个方面的工作当做重点来抓,比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较为严重突出,是产业问题中的典范,需要不断地引进高科技、新技术,来替换旧的照明设备,减少损耗,并将其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高科技的优势,将损耗降到最低值。
4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4.1 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在设计建筑电气的节能项目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所有匹配设备的功率因素,才能达到节能的理想效果。只有在提升的情况下才能降低线路无功损耗,达到预期效果。在各种用电设备中,如:白灼灯的照明会产生有功损耗,但大多数还是会产生无效损耗的;然而,在电力系统方面,非同步电动机的无功损耗占得比例要相对多。
另外,由非同步电动机的等值电路可知其所消耗的无功功率为:
[QD=U2XμI2(X1+X2)](1)
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损耗,表达公式为:
[ΔQzs=I0%100SNMvarΔQzs=Uk%100SNSS2Mvar](2)
建筑电气技能设计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表达式为:
[ΣQGC-ΣQL-ΔQΣ=0](3)
设计建筑电气的节能项目时,应遵守区域平衡、按级补充的原则,配置适量4.2 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
在人工照明设计中,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节能、环保,大可能的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确保室内不受二氧化碳等的影响,从而改善室内照明环境,给人以舒适愉快的感觉。在建筑电气节能系统的选择上,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智能化、新技术的照明控制设备、控制系统,采用光控、声控等照明工具、灯罩,在照明控制中,可以采用开关控制式、调光控制式、照明控制系统等,尽可能的减少碳的排放量。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室内自然采光的设计,可以通过增加窗户、调整窗户位置来达到自然采光的效果,为室内增加自然采光的采光量,增加室内亮度,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减少能源消耗。那么,自然采光能否带来能源节能呢?我们可选取典型的建筑进行计算:建筑面积约为1600m2,室内照明功率为15W/m2,假设一年工作52周,大约一年工作时间为2000小时。
4.3 供配电的系统节能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电能质量直接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稳定的电能质量是在电压波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波动超出安全范围,整个电力系统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其后果不堪设想。其中,系统中无功功率的不平衡就会造成电压的起伏波动,甚至导致电压升高、功耗增大,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在节能系统中,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对电压并没有直接影响,但对电能质量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变压器中包括两种无功损耗:励磁支路损耗、绕组漏抗中损耗。电力线路同样包括两种无功损耗:并联电纳无功损耗、串联电抗无功损耗。
4.4 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统
在建筑电气节能管理系统中,对所有建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监测,实现每个被控对象都能节能化、智能化、控制化,从而减少各种费用的开支,降低成本,降低能量消耗。利用参数分析法、模糊分析法、曲线图等分析建筑设备的最优使用效果,做到管理得当,操作准确的程度,将其系统进行规范、整合,形成一套适合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达到节能损耗的最终目的。
在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方面,系统可以对建筑内部的各种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分散监测,此操作方法、管理手段具有密码保护的数字控制效果,对于系统中的各控制点都可以做到随时更换、重新设计,如:记录、重置、夜间净化循环、控制点报警器等。当前建筑,都设有集中管理系统,如:空调系统,可以说是建筑中最能消耗的典范,因此,在节能方面,具有更多的潜质。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将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消防、排水等一系列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形成一种综合型管理系统,此系统的控制、监测主要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无论是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此系统都不会被淘汰,反而越来越受欢迎。
5 结论
总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环境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在不久的未来,如果不采取任何手段,人们的生活、生存都会成为问题。所以,我们提倡的节能、环保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时代发展、建筑设计方面的必经之路。如今,在节能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利用节能理念进行设计,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资源,满足更加健康环保、更加节能的建筑设计追求。
参考文献:
[1] 何麦玲.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研究[J].门窗,2013(4):223~226.
[2] 顾俊.简析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