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琰
摘 要: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同时对于粮食、民用燃料等资源的需求量也比较大。现阶段,人们对土地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垦与开发,同时对于农田的使用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滥伐森林以及破坏地面植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水土的大量流失,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做好水利可持续发展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作用
1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 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一般来说,通过采取水土保持等相关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洪涝灾害等问题的发生。对于雨季来说,经常会出现单位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现象,如果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土壤所吸收的降雨量就会显著降低,同时地表径流现象也会加重。此外,伴随着地表径流的增大,河流的水流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因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使地表径流显著降低,这对于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2 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它不仅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确保整个经济健康运用的重要基础。对于水利可持续发展来说,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同时该工作又有着较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因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开发、利用,促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配置、促进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缓解用水紧张的现状
对于水资源来说,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它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水利行业来说,它不仅进行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进行着水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现阶段,我国人均淡水资源的拥有量比较低,并且在总体上也呈现出不均匀性的表现。另外,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还存在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管理过于粗放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问题。此外,一些地区还存在着水污染的问题,并且一些工厂在进行污水排放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污水排放的相关要求,这样一来也将导致相应的水域水资源无法正常利用。因而,通过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积极有效的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从而可以环节我国现阶段用水紧张的现状,缓解城市用水压力过大的问题。
1.4 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
现阶段,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还能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的效益。一般来说,为了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我们大多会兴建一些配套的基础设施,相应的设施对于泥沙的拦截可以起到显著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进入到水库、湖泊、河道中的淤积减少,同时也可以使水库以及涵闸等水利设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进而可以带动水利工程使用效益的提升。
1.5 提高相应区域的水环境质量
通过进行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减少相应区域的土壤流失量,进而可以使得因水土流失进入到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数量大大减少,进而提升水环境的质量。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说,它是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它也是水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
2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并且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水土流失区域的分布广,类型也比较多;②水土流失的强度高,危害也比较严峻,这就给相应的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部门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调查得到,全国单位内水土流失的面积已经超过了500万km2,并且水土流失面积占到了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水力侵蝕的面积就已经达到了200万km2,风力侵蚀的面积也接近于200万km2。调查发现,不论是在我国的山区、丘陵区,还是在平原区,都存在着水土流失的问题。正是因为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每年损失掉了大量的耕地与土地。另外,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水力侵蚀以及风力侵蚀、二者之间的交集侵蚀。对于水土流失问题来说,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对于人为因素来说,主要是因为植被的破坏与砍伐以及无节制的荒地开垦、矿产开采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
3.1 破坏土壤的地质结构
由于受到水土流失的破坏,导致植被不能正常的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同时,由于表层土壤受到长期的水流侵蚀,其表面将会变得支离破碎。长此以往,土壤势必会失去原有的生产力以及涵水能力,这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自然景观保护极为不利。此外,由于土地的涵水能力不足,一旦在受到短时强降雨的危害,那么将导致山洪、泥石流等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威胁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3.2 造成堵塞河道、水库淤积等问题
水流夹杂着大量的泥沙进入到河流之中,将导致河道的堵塞,同时也为当地的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水库中泥沙的淤积也将大大的降低水库的蓄水量,尤其是在汛期或者是短时降水量大的时候,甚至可能导致垮坝、漫坝的问题,这对于下游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4 防止水土流失、加大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水土保持方面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已经把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纳入到基本国策之中,这就给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基础保障与坚实后盾。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它并不仅仅要进行水坝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进行相应坡面的水系工程以及沟道坝系工程等工作。另外,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要积极做好退耕还林、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工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条件,同时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4.2 提升水土保持的保护意识
对于当地的政府部门来说,要不断的提升水土保持的意识,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状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水土保持政策。同时,政府部门还要积极加速水土流失工程的遏制以及相应的转型工作,并且还要做好水土保持方面的教育工作。只有将水土保持政策认真的贯彻落实到水土保持设计、实践工作中,才能有效提升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提升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此外,除了要不断强化国民的水土保持意识之外,政府连同水利部门还要开展水土保持相关的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倡导国民自觉节约用水,并且要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
4.3 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的后续工作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后续工作来说,水利部门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进而确保水土保持工作严格落实到实处。比如说要及时的进行草坪种植,进而不断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同时还要定期的检查草坪的成活率,对于一些死亡的草坪要进行及时的填补。另外,可以将水土保持产业化,注重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在这一基础上,还要注重水利部门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更好的开展水土保持等相关的工作。
5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我国对于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理越来越重视,水土流失作为一项突出的环境问题,其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因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在水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应问题予以解决,进而提升环境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晶.水利可持续发展中水土保持作用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65~166.
[2] 杨秀才.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珠江现代建设,2013(5):27~28.
[3] 黄鹏.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