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8-10-21 21:10郑超文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郑超文

摘 要 仔猪腹泻是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常见的多因素性疾病。该病是目前最为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急、治愈率低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养猪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做如下总结。

关键词 仔猪腹泻;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1 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1 传染性腹泻

1.1.1病毒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失水和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极高为特征,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常呈现地方性流行。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疾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特别是12月和翌年1月发生最多,传播速度快,但病死率低。

猪轮状病毒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2-5周龄仔猪多发,病猪开始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常有呕吐,继而发生腹泻,粪便水样,呈黄色或暗黑色,持续2-4天。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

1.1.2细菌性腹泻

仔豬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死亡率高达70%以上,同窝仔猪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100%。该病发生率急,突然拉稀、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有凝乳小块,很快消瘦,最后脱水而亡。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一般发生在10-30日龄的仔猪。该病在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条件差,气温多变,阴雨连绵季节等情况下多发生,且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仔猪红痢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急性、坏死性肠类疾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该病以排出浅红色或褐红色稀状粪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以顽固性腹泻和回肠炎为特征。多发生在2-4月龄仔猪且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1.1.3寄生虫性腹泻

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发展,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咳嗽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衰竭而死或成为僵猪。

1.2 非传染性腹泻

1.2.1 仔猪生理性因素

新生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器官发育程度低,消化机能不完善,胃肠道环境的生态平衡脆弱,容易发生消化道感染。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25℃以上饲养有利于乳汁中的保护性抗体在肠道的正常移动,另外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后由于饲料的改变,加上断奶应激和消化酶不全,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1.2.2饲养管理性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大母猪饲料中的能量饲料比例,导致乳汁过于浓稠,乳脂含量高,造成仔猪胃肠道消化吸收机能紊乱而引起腹泻;其次饲料污染,营养不均匀都易引起仔猪发生腹泻;另外,仔猪开食后,如果不及时补料供水,会导致仔猪误食粪尿污水而感染细菌从而发生腹泻。

1.2.3应激性因素

断奶后母仔猪分离,合群,食物改变,阉割,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易导致仔猪因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仔猪死亡,发生发育迟缓。

2 仔猪腹泻的鉴别

2.1 根据临床症状判断

白痢粪便为白色或灰白色,有腥臭味;红痢粪便为红色或红褐色并含有坏死组织碎片;黄痢粪便为黄色或淡黄色,内含凝乳状小片,有腥臭味;猪副伤寒腹泻初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多含有半透明胶冻样、血液、凝血块,呈咖啡色或黑红色;流行性腹泻粪便开始黄色、粘稠,后变成水样并混有黄白色凝乳状块,有呕吐运动僵硬;猪轮状病毒病腹泻的粪便以黄色、白色到黑色;猪传染性胃肠炎粪便水样呈黄色、绿色、白色,恶臭或腥臭。

2.2 根据剖检结果判断

通过剖检肠系膜糜管,若里面无脂肪则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引起;肠浆膜表面发绀者多为梭菌性肠炎,透明样多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肠粘膜明显出血或淤血者为沙门氏菌病和梭菌性肠炎,有纤维样坏死者为球虫病。

2.3 根据发病日龄判断

仔猪首次发生腹泻的日龄可大致判断出病因,出生后1-3日发生的腹泻可能是大肠杆菌或梭菌性肠炎引起的。球虫性腹泻最早发生于5-7日龄。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猪痢疾、沙门氏菌病引起的腹泻常发生在1周龄以后。

3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3.1 病毒性腹泻

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可采取用免疫母猪,使仔猪吃母乳而产生被动免疫。如口服补液盐,投服止泻剂适用磺胺类抗菌药物和氟哌酸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可防止继发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治疗脱水和酸中毒。另外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加强消毒,做好猪舍清洁卫生,加强饲料管理,一般都会收到良好效果。

3.2 细菌性腹泻

在发病初期,仅出现下痢,尚有一定的食欲与饮欲,可在肌肉或皮下注射一些抗菌药物,如土霉素长效注射液、恩诺沙星、痢菌净、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

3.3 寄生虫性腹泻

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是防治该类疾病发生的基础。怀孕母猪应在产前3个月和产后1周进行驱虫,后背、空怀母猪每年驱虫3—4次,30—70日龄的仔猪应驱虫1—2次。经常清扫猪舍,保持干燥通风,将粪便集中到粪便池发酵消毒。

3 结语

对于仔猪腹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生产实践工作中,应根据仔猪的生理特性经行科学饲养管理,抓好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细心护理,减少应激刺激,合理使用药物。对于疾病的发生,要详细分析原因,根据疾病的发生特性鉴别该类疾病,及时对症治疗,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充体液等综合性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防治措施对于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