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 张东升 刘建 戴薇
摘 要:上海漕河泾新建生产及辅助用房项目,坐落于莘砖公路518号,紧邻临港松江科技城。是集办公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建筑。建筑顶层连接云廊极具特色,夜晚通过云廊灯光的调节,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是松江区又一标志性建筑。本项目地上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下面积10万平方米。BIM服务范围地下10万平方米,地上裙房4万平方米。本项目地下室净高及管线综合效果要求高,同时要求设计、施工全周期使用BIM技术。加之地下室管线复杂、设有能源站、能量环,且结构升降板多而复杂,这些都给项目推进带来挑战。
关键词:BIM;漕河泾项目;设计;施工;应用
1 设计阶段
在设计问题均已解决的基础上,本阶段通常还存在这两类问题:(1)管综成果不符合甲方观感;(2)设计图纸与模型管线路由不一致。
为避免以上问题发生,本项目在设计阶段采用了以下措施:
1.1 项目观感需求确认
项目精细管综开始前与甲方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各个区域的高度需求,管线观感要求。并将现阶段设计管线情况结合净高分析做以说明。这样做是为了通过三维模型和净高分析将设计意图和项目现阶段状况准确传达给甲方。同时将甲方需求明确,为下一步管综指明方向,避免了管综阶段大量返工。确保管综成果满足甲方的观感效果。本项目要求车道上无管线、明眼处无翻折,需对现有管线路由进行美化。
1.2 图模一致
管综严格按照甲方需求去做。特别大的修改与设计保持实时沟通,确保自己的修改满足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管综完成后将管综效果以NW形式展示给甲方,甲方确认无误后。模型分专业导出CAD图纸。将导出图纸与原设计图纸管线路由进行比对,将每处修改做好说明给设计。跟进确保设计完全修改完成。确保最终设计图纸管线路由与BIM模型完全一致。将甲方对观感及项目的需求更为准确的传达给设计,并以正式的设计图纸进行体现。
设计阶段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设计意图用模型直观的展现给甲方,将甲方需求通过模型调整实现,并准确的传达给设计,确保设计图纸与模型一致和甲方需求一致。
2 施工阶段
在设计阶段BIM应用完成的基础上,施工阶段通常还存在这四类问题:
(1)各个施工方标准不统一;
(2)土建施工误差较大(预留洞,异形梁和模型图纸不一致);
(3)施工方要考虑进场顺序、施工工艺;
(4)施工方因个人利益不按模型施工。
为避免以上问题发生,本项目在施工阶段采用了以下措施:
2.1 信息收集
明确支架形式,各类管件翻折高度。安装间距。各标段分包情况,进场顺序。明确施工信息是为了深化模型明确调整标准,使各个分包的施工工艺得以统一在模型中体现,杜绝各个分包标准不统一,确保模型最终落地实施。
2.2 土建现场核查
重点核查异形梁及结构预留洞与模型是否一致。机电施工前,必须对土建的施工情况有所掌握。如果土建有现场和模型不一致问题,及时发现与甲方沟通。模型也及时作出调整。保证了后续机电模型指导施工的准确性。
2.3 模型会审
优先确立各区域样板段,明确各区域排布分层,支架形式,翻折避让关系。按照确认的施工信息制作模型样板段。甲方确认样板段观感净高,施工确认施工可行性。通过样板段的制作展示,提前发现模型施工不能实现和难以实现的位置并明确原因。让甲方对现场实际完成观感有所掌握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样板段确立后再进行大范围模型调整可以减少返工,确保模型效果满足甲方观感需求和施工方自己的排布意愿,施工便利性,让施工方愿意去用和能用模型。
2.4 施工交底
通过模型,二维码VR技术,现场交底 确认安装次序 安装形式,每个专业重点预留空间。确保模型排布意图完整准确传达到一线施工人员手中,保证后续安装的专业管线可以顺利施工,这是保证模型实施的重要环节。
2.5 过程把控
建立每周BIM例会制度,会上对现场安装情况与模型情况的一一比对。如果发现现场和模型有不一致位置,及时在会上指出,同时明确对今后安装管线造成的影响。提供给甲方决策。过程的把控是为了杜绝施工为自己施工利益随意安装不按照模型施工的重要手段。是模型应用落地的重要保证环节。
图5 现场与模型一致
施工阶段的BIM 应用主要是为了将设计,甲方的要求通过模型直观的展示给施工方并监督他们的落地应用。保证实际效果与设计图纸模型一致和甲方需求一致。可以说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模型技术是基础,管理措施和管理能力才是关键。
3 结语
BIM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行业无疑是一场从上至下的革新,随着行业的重视、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对 BIM的应用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跨阶段应用、各阶段间的无缝传递也对原有的工作方式及流程提出了挑战,这些是挑战也是机遇, BIM技术的应用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信建筑信息化将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可阻挡的一项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