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梅
赏识教育这一说法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口号“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而现在父母对于赏识教育有一个片面的理解,他们认真让孩子自由发展,不约束批评,只看孩子闪光点忽视其缺点,就是赏识教育。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如何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呢?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赏识,就是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事物。
而赏识教育是根据儿童的社会性需要,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他符合学生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最本质是最殷切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而学生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未成熟的具有社会性的人,他甚至比我们成年人更渴望受到他人的赏识。
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状态,赏识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可称为赏识教育呢?当孩子学会说话走路时,父母会心地一笑说句:“你真棒。”当孩子拿着不太好的成绩单回家时,父母细语安慰:“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当学生在课上没回答出问题时,老师的一句:“Never mind! Thank you!”等等。
而眼见孩子做出不当行为(例如,辱骂他人,攻击他人)却不加以阻止,这种教育方式可称为赏识教育吗?就笔者而言,赏识教育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并不是一味的纵容孩子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也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二、赏识教育的优越性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必是合理的。”那么赏识教育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它究竟有哪些优越性呢?
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或许我们都已耳熟能详。“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如何开展赏识教育
前面我们已经很清楚的认识赏识教育,但是如何开展赏识教育才能帮助孩子完善自我呢?下面我们介绍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所运用的方法。
1.多方引导,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 和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开式,者可以为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
2.父母参与赏识教育
父母参与赏识教育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
四、赏识教育的局限性
日本教育者曾经把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喻成一棵小树的长成,而老师和家长则是修剪树枝的人,我们必须把那些长歪的或斜的枝干给剪掉,使这棵树向上长面不是斜着长。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刚甘愿意放弃这项工作,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欣赏孩子不该有的行为举止——任其自由生长。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就说明了对孩子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性,所谓自由也是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范围内的自由我们大力提倡,然而在范围外的我们要坚决抵制。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明确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孩子犯了错就该批评,因为孩子是需要教育的未成熟的社会人,他们会形成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认识和态度,然而认识和态度形成时间越早越难改变。因此,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明确的告知什么是对和错,不能忽视他们的缺点,也是孩子的一部分,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
五、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教师。”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感觉到肩上沉重的担子,在幼儿园工作的时间里,我清楚的看见许多家长对孩子放纵的教育方法,而当我与他们聊天时,他们居然认为那是赏识教育,可见,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可避免地犯了些偏差和错误。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而不能滥用表扬,更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给予廉价的“赏识”。过度的表扬鼓励,有时会让学生感到赏识的虚伪性,从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度赏识,多提新要求。赏识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关爱与期待中增强自信心,并不是溺爱和迁就。有的教师心情好时,对学生“从宽”,心情坏时就“严打”。这种情绪化的教育方式,会不自觉地夸大学生的缺点,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外,赏识教育不是排斥、否定批评教育。善意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在原则问题上,对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知道,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给学生留有克服缺点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讲究批评语言的艺术性,注重体态语言的实效性。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会胜过千言万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優点和长处,善于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感受中,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并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