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我是汽车设计师》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设计出有创意的各类汽车,并能说明设计意图。围绕这个目标,课上我通过合理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究、自行创设、展示个性等环节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与欲望。
激发兴趣 激发个性 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课《我是汽车设计师》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已有基本的绘画造型能力。本课的学习的重点“汽车”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这些因素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让这种学习内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熠熠生辉呢?下面我将结合《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成功的导入法,具有艺术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上《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时:我先用许多造型各异的汽车模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见见他们?”在学生的呼喊声中,我们请出了神秘的嘉宾——各式各样的汽车模型。“你们认识它们吗?这是什么车?干什么用的?”孩子们此时个个跃跃欲试,一双双小手也像雨后春笋般不断举起。于是我请了四位同学每人选一辆自己喜欢的车,上台介绍——手中拿的是什么车?干什么用的?为什么喜欢它?
2.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美术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美术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美术活动经验,同时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如上《我是汽车设计师》这课时,我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汽车的结构特点,不同的汽车有着不同的外形。但无论是什么车,它们的外形上都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车身和车轮组成的。车身上有门、窗、灯、观后镜,这些都是汽车必备的部件,在设计时就显得很重要。而车身的形状也是各式各样的。从而提高孩子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分析汽车结构特点时,我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分析,从而明白车身的形状与车的的功能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为了能更好地将生活与创造相融合,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造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造型新颖、色彩亮丽的概念汽车 ,让学生了解大师设计的思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孩子们观看之后,创作思路得到了拓展,创作欲望立刻被激发起来,个个都跃跃欲试,激动不已,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自行创设,展示个性
在学生作画这个环节中,为在课堂中能渗透出“玩”与“学”相结合的理念,我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快乐旅行”的情节。在黑板的一端出现了一座童话中才能见到的城堡,而城堡的主人是一位忠实的爱车一族,他热情邀请同学们驾驶着设计好的新车,到他的城堡中去做客。此时的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创作的欲望。有的同学设计的汽车是节能环保型的,有的同学设计的汽车是多功能型的,而有的车身像火箭、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水果…… 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同时也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无限乐趣。
4.多元评价,激发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学业,而且要推动人的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评价的功能不仅是甄别和选拔,而且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教育,增强自信。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要有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評价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即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例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我先让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辆车,为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设计的车有什么特别功能?设计的意图是什么?”教师积极的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创造的源泉,个性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扶持这些奇思异想却又充满个性的幼苗,用一双热情、睿智而又冷静的眼睛去发现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让他们在美术的沃土中尽情挥洒、展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