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鸿
小学体育课程是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众所周知,学生没有健康的身体为前提,学生的学业的完成也就得不到保障。随着小学新课改的推进,为这门基础课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起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因地制宜,根据小学生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体育教学方式,以符合小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在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兴趣,并能够调动学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乃至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帮助体育教学释疑解难,均获得了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的双辅作用
多媒体教学应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辅助教师的“教”,更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去“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起了良性的双辅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的推进,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做为知识的传播者,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传统教育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不能在课堂上起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勇于探索适合体育学科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让小学生更有热情参加体育活动,认识到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刻苦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2.多媒体教学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小学生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学生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平时活泼好动,也喜欢模仿事物以及好表现自己。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运用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变,使孩子们体育课程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直观、灵活和新颖等特点来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易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例如,可以在小学体育部分课堂上安排多媒体PPT的播放,演示形体的操作和整个活动的过程。教师给学生们讲解演示,引导孩子们边听、边看,进行模仿和实际体验。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设计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符合儿童的情趣。
除此之外,多媒体体育辅助教学自始至终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堂课的难点、重点了如指掌,在课上准确地把握切入点,只要这项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势必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对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获到良好的成果。
3.多媒体手段帮助释疑解难,活跃课堂气氛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的重要性不容质疑。然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师从单调的讲解中解放出来,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能更有易于学生轻松掌握体育课程要求。例如,运动项目的规则介绍,如果只是通过单纯的讲解,小学生对很多概念会感到抽象,无法理解这些陌生的概念,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用真实的赛示,以及运动员标准的动作进行边讲解边演示,就会使体育课更富有情趣性,学生们对体育知识感兴趣,取得明显的教学成果。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活跃体育课堂气氛也起了良好的效果。快乐的氛围增加了孩子们的参与度,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富有情趣的体育课堂,改变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从而使小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出示各种适合小学生情趣的游戏,“抢椅子”“丢手绢”“老鹰捉小鸡”都是伴随小学生成长喜爱的游戏,将这些游戏穿插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在互动游戏时,快乐地跳跃、奔跑,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无形中锻炼了身体,开发了智力。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手段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完善和改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时,教师还要避免多媒体的频繁应用,会占据大理的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机会,這样做有违背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初衷,成为了变相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多媒体的“教”为主,多媒体和教师成为了体育课堂的主导,而不是引导去学生发挥他们的智慧、主观能动性,还会使体育课程本该重视的实践性脱节。
小学体育课程与孩子们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紧密相联,教师怎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给教育者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借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课堂发挥了育人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士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31):115-115.
[2]孙立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