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史,激发爱国情

2018-10-21 05:39李桂初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爱国情中国史中学

李桂初

摘 要:中学生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而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在德育工作中,需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这是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行动。本文针对学习中国史,激发爱国情进行浅探,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 德育 中国史 爱国情 方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从而也使得很多外国文化流入到中国,导致很多中学生成为了“哈韩族”“哈日族”,完全忽略、忘记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学生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世界各国国力日益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发展驱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认为“推行中国梦主要是为了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走中国道路”,而中国青年一代有担当、有理想,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会有前途,而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除了要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思想、行为上更需要取得优异成绩。学校通过让学生按计划学习中国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来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属于对祖国浓厚的感情,也是一种较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中国人只有具备较强的爱国情,才能够推动民族的更好发展,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主要是把爱国主义作为重点,形成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情属于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点核心内容,贯穿、落实于民族精神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多属于鼓舞、动员中华民族人民奋斗、团结的旗帜。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轻文现象普遍,爱国教育失去根基

当前很多中学的政治课与历史课常被忽略,在基本国情、思想品德、中国历史等素养方面较为薄弱,中学生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比较差,再加上很多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理想,对于德育中涉及到的心理健康、哲学、道德、法律、经济、中国史内容中的专业术语理解不清,导致中学生缺乏参与德育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家国情怀缺失,人生价值观歪曲。

2.不良思潮影响深远,爱国教育面临挑战

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上的思想文化都融入到了价值观较量、意识形态斗争中,而中学生是最容易受到社会错误思潮影响的群体,因为中学生还未步入到社会,面对问题缺乏正确的认知,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下,中学生接受到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很多中学生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精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缺乏集体荣誉感、自由散漫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学德育中爱国主义教育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中学教师具备较强的洞察事物能力、專业素养、政治觉悟,更好地引领中学生的思想,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一些中国史,以此来激发中学生的爱国之情。

3.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立德树人常被忽视

很多中学都较为注重升学率,更多关注的是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缺乏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视,无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忽略中学生德育的情况下,不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较为严重的叛逆时期,如果不加以正确的疏导、管理,很容易误入歧途,不仅无法提高学习成绩,严重时会走上犯罪道路。中学很多学校忽视了德育工作,也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学生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之情,无法意识到身上担任的社会责任,非常不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在中学德育中渗透中国史,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方法

1.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各科任课教师需要注重渗透中国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史非常悠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了维护民族独立解放、反抗残酷压迫、抵御外族侵略、改造生存环境等大量的文化事迹,由此来构建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其中融入了很多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遗产,呈现出了坚固的民族支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中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以及兼济天下、厚德载物的爱国情怀,这些都值得中学生去弘扬、去学习,激发中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在中国史中蕴含了大量的名人事迹,这些教师都要讲给中学生听,用这些感人的英雄故事来打动学生,让学生明白当今幸福生活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汗水换来的,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做一个真正的、骄傲的爱国者,共同完成“中国梦”。同时,中学各科任课教师需要增强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实际行动中去,中学生当前能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2.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变成德育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也属于中国史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德育工作中,需要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变成德育资源,以此来激发中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梁启超曾经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这些都是我国历史发展中推动历史进步的英雄事迹的真实写照。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无形之中渗透中国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同时也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因为每一种历史文化都存在相应的生产方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做到与时俱进,逐渐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教师可以把“立爱国情怀”为学习中国史的重要目的之一,明确历史发展脉络与历史源头,甄选出一些有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史内容。除此之外,需要明确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让中学德育工作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真正发挥出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带着使命感去学习、生活。

3.把红色文化作为中学德育的创新点

红色文化指的是党在抗战年代形成的文学作品、文物、革命文献、纪念地、革命战争遗址等,这些都蕴含了较为伟大的红色风情、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在中学德育工作中,需要充分融入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作为开展德育的创新点,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德育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中学生对我国中国史有更多的了解,除了在历史课中了解中国史,还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了解更多的中国史。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讲的都是一些大的历史事件,而一些小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课外自主搜索、学习,比如,山东枣庄地区就是抗日革命老区,这些在中学历史书中都没有体现,这时候中学教师就可以多多开展一些中国史德育活动,让学生去了解这些细致的革命事件。山东枣庄地区在经历了铁道游击队、台儿庄战役抗日革命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优良的精神品质、崇高的价值追求、革命的理想信念,这些都属于红色文化,并且值得中学生永远去学习与继承。回顾我国90多年的光辉历程,红色文化能够体现出国家民族、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上的思想,这些都是高尚的利益观、人生观,当前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从而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孩子,很多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利己主义,中学德育教师需要利用红色文化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增强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责任感。其次,中学教师需要科学阐述红色文化,以此来提升中学生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包含了革命老区忠于人民、爱国奉献的服务精神,这也是武装中国人头脑、启迪中国人智慧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中学生播放一些《运河支队》《鲁南战役》《滕县保卫战》等视频,让中学生能够感受一下处于革命抗戰年代的劳动、生活、工作状况,让中学生能够拥有一种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的强烈爱国之情。

4.把爱国教育落实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去

要想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中国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中学教师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德育活动中去,让中学生能够自觉拥有报国之志。虽然我们现在生于和平、幸福、安康年代,但是同样也要把报国之志、爱国之心、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人,为中国人感到骄傲。除了在课堂活动中融入爱国德育内容,还需要构建多元化、趣味性的课外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中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首先,中学教师需要为中学生营造一个优秀的德育氛围与条件,达到知行结合的德育效果,比如,学校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多搜集一些爱国事迹、爱国名人等,用知识竞赛、班会、演讲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把爱国故事、爱国名人用海报的形式张贴在校园的板报上,这样既能够让校园中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能够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中学生展现出一个和谐、幸福的校园文化,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相应的德育活动中,一定要突出“中国史,爱国情”重要主题,让学生无形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同时能够莫忘国耻、牢记历史,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珍贵,从而能够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为中国更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注重传统德育精华的借鉴

在我国的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些知名的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言论都是非常值得中学生去学习、借鉴的,就比如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等,这些古代名人都为社会发展提出了伟大的观点。就比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提出过“仁”,然后经过了荀子、孟子的发展与继承,“仁”的理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仁”最初的含义属于“爱人”,主要是爱兄弟、爱父母,之后又拓展为“父子有亲;君臣有意;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同时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又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主要讲的是处理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能够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中学生去感悟人生、体会人性,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易》属于我国传统文化重点内容,是儒家五经之一,寓意着让人们能够努力进取、珍惜时光、效法自然。以上内容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较为典型的思想、观念,时刻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作为中学生更应该继承、弘扬下去。

6.在德育中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

史学具备较强的育人功能,同样在德育观工作中教师也要向中学生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以此来弘扬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中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能够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继承下去。除了让中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在日常教学中,中学教师可以多多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历史读物,比如《吕著中国通史》《中国史话》《中国史和会史诸问题》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既能够认知中国史,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激发爱国情,把对历史人物的崇拜之情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总之,在中学教育工作中,需要将立德树人置于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融入一些中国史教育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能够带着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投入到学习中去,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林文明,林春.地方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探析——以雷州半岛“反侵略”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02):76-79+94.

[2]李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41.

[3]赵健.唱响爱国主旋律与德育渗透的契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21(06):71-73.

[4]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06):22-25.

[5]王陶.浅淡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2):91-92.

猜你喜欢
爱国情中国史中学
楚汉之争(六)
楚 汉 之 争(八)
吊屈原
试论高等师范院校中国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以近代化史观整合中国史复习浅见
探究古典诗歌中的“求善”之情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初中化学怡情式启蒙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