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2018-10-21 01:37黄海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学会儿童

黄海红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以情感的方式进行善恶评价、形成个体道德情绪、情感和情操的过程;是人们的心理对某种事物、某种行为、某种事件产生的爱慕、憎恨、喜好及厌恶的表露;是一种有力推动人们从事社会实践、评判诸事是非曲直的生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伦理要求和人们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也是促使人们为坚持道德原则、磨练道德意志而付出努力的精神力量。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存在缺陷,识记缓慢,记忆容量小,分辨能力差,道德情感更加容易缺失,那么教师应如何采取有效策略,促进特殊学生的道德情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特殊儿童道德情感特点的分析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的道德原则影响下对某事或某物进行判断、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友谊感、良心感等等。同时由于能够强制自己,抑制不道德、损人利己的道德律令。特殊儿童的情感由于其认知水平、学习记忆能力、思维表达能力等明显比普通儿童的水平低,低级情感占主导地位,其情感需要并不会根据道德律令而进行表露,以原始的生理需要、情感去判断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身边的事和物。那么是不是特殊儿童只需要吃饱穿暖就可以呢?我认为不是的。人类主宰着地球,在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已经在身体和思想上有着和动物明显的区别。人类生活已经从温饱层面升华到情感层面。特殊儿童由于言语或智力方面的欠缺而无法表达,但是他们会通过发脾气或作出奇怪的动作行为来表露他们的情感。在学校里,没言语功能的学生也会有自己喜欢的同学,当同学收到伤害时,他们会在同学身边通过尖叫、打自己的头等方式来表达很想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爱恨情仇,只是以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来释放自己的情感。

二、培养情感,树立教师和家长的榜样

教师和家长是特殊学生认同并效仿的权威,言谈举止,哪怕是面部一个细微的表情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因而教师或家长在他们面前要做正确的行为、正面的教育,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什么是美好的、高尚的道德行为,生活在谦让、合作、共享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

三、多方位实施情感教学,做到无处不在

1.课堂实施情感教学

道德情感从“知”到“悟”、再到“行”, 因此,在各科教学中,要挖掘课本教材中作者所承载的情感因素,明确情感教育内容、规划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借助多种知觉、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对学生道德情感进行定向培养。

2.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单纯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运用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善于挖掘教育因素、捕捉教育时机,充分表达自我情感和态度,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各种道德情感。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在学校的其他地方,在课间我们也可以实施我们的情感教育。课间十分钟,宿舍休息,操场活动,针对学生可以提出要求,教会排队、谦让、互助、合作、责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依据特殊学生的智力、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同,任命班长、小组长、宿舍长等学生干部,发挥带领引导、组织、管理作用,在授予他们权利管理的同时,对他们自身提出一些要求,因为道德情感对人的意志有强化作用,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能力。

3.社区生活对特殊孩子实施道德情感教育

学生的道德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通过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有简单的判断甚至能学会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四、参与各种活动,促进情感的体验

1.与人接触,体验各种情感

多数特殊儿童由于小时候智力或行动有缺陷,失败的事情比普通小孩多,批评和嘲笑使他们相当敏感,每做一件事都畏畏缩缩,甚至于有些不敢说话,不敢做事。在学校与其他同学相处,大家出于平等地位,还因不时需要互相照顾,互相鼓励,体验到交流的快乐,逐渐放开心扉,走出学校,走出家庭。

2.融入社会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日益多姿多彩,人们的吃穿住行日益丰富起来,这些人、事、物等都在影响着特殊学生。近年来,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会和特殊学生一起活动,如植树节种树、帮公园换新貌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开展个别化教育,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

五、给与关爱,满足情感的需要塑造健全的人格

1.学会理解、学会宽容、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

特殊儿童缺乏成功的经验,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偏低成为弱智儿童的人格特征之一。社会对弱智儿童个体的期望值也普遍偏低,被社会群体排斥,造成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表现得积极性高,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表现得积极性低,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自虐、打架等现象。所以对待特殊学生,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再去教导他们。

2.学会欣赏,善于赞美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工作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特殊学生不是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把握尺度的赞美,既不使学生因此自负,还可使学生从中得到收益,从而增强学习向上的动机,以积极、振奋的情感参与教育教学,从而道德可以得到升华。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地加以实践和巩固,而在实践和巩固中更多地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让孩子在每日生活的点滴中都能获得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培养,帮助孩子树立道德情感意识,不仅铸造孩子的道德品质,对于未来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合作,都有着积极的意義。

猜你喜欢
道德学会儿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学会分享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道德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