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奶牛饲养经济效益

2018-10-21 09:54胡广华杨战通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饲养管理奶牛

胡广华 杨战通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外奶源的大量涌入,加上我国奶牛饲养管理相对粗放、品种品质不高单产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奶牛饲养行业一片低迷,牛奶收购价又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奶农经济效益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高奶牛的生产力获得较高的单产水平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想要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关键词 奶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经济效益

1 严把选种育种关

1.1 做好引种工作。引种时,要切记不能从疫区和布病免疫区进行引种,引种最好在春秋季比较适宜并选择已怀孕的青年奶牛或初产牛,便于牛群稳定。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生产性能好并适合本地环境的高产奶牛。

1.2 良种是奶牛发展的基础,奶牛良种是通过不间断地选育、改良而产生的,要加快奶牛品种改良,通过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个体遗传评定、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人工授精等技术手段,加快推动奶牛改良,由专业人员选种选配。另外,要严格按照冻精输配程序与要求进行输配,母牛输配后,还得定期检查、保胎、做好分娩、育犊工作。

1.3 在记载档案时,必须做到专人专责,记录日常活动、日常生产,便于及时了解奶牛的实际生产状况。记载的内容主要包括饲料档案、奶牛养殖场或养殖户系谱档案、防疫档案、治疗档案、配种档案、官方兽医档案、统计档案、繁殖档案等。防疫与生产档案的保存,要一直到奶牛被淘汰为止。长期保存种畜档案,便于追溯。在记载时,必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及时行、真实性及连续性。

2 精心做好饲养管理

2.1 牛舍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防止贼风和穿堂风,牛床要保证干净、干燥、松软,减少乳房炎、蹄病的发生,定期清理粪污,进行垫料更换,对牛床做好维护,死角、饮水槽都要及时清理。要有适宜的运动场地,保证天气暖和时奶牛的自由运动,运动场要干燥、松软,每月定期清理。

2.2 奶牛的经济效益不仅取决于牛的品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还取决于奶牛的饲养环境,适宜的温、湿度能够保证牛只的健康,预防疾病,降低饲养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成年奶牛舍内适宜温度5-21℃,最佳温度10-15℃,犊牛舍内适宜温度10-24℃,最佳温度17℃。牛舍温、湿度可以通过通风、洒水来調节,也可以在牛舍安装通风设备,喷雾设备。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来说50-70%的相对湿度比较适宜,规定的最高限度是成年牛舍为85%,犊牛舍、分娩室、公牛舍75%。

2.3 要提供优质的全混合日粮。根据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标准,做好日粮配合与饲喂工作,按照奶牛的饲养标准供给日粮,采用科学方法饲喂以粗为主,精粗搭配,满足营养需要。

2.4 要根据不同阶段奶牛分阶段饲养

2.4.1 泌乳早期的饲养管理:供给清洁而充分的温水,第一次饮水最好加入食盐50克,喂给优质的青粗饲料,任其自由采食,精饲料的饲喂量应根据母牛的健康状况、食欲和乳房的浮肿程度而定,一般可按产前日粮供给,第二天酌情增加,母牛食欲恢复后,每天可增加0.5-1公斤,泌乳量大,产奶量高,可以适当多加,反之则少加。希望母牛大量采食,尽早满足泌乳需要,尽可能减少负平衡,为高产稳产创造条件,另外产后前几天应以适口性好,易消化的能量饲料为主。

2.4.2 泌乳中后期的饲养管理:泌乳高峰期之后到干乳期之前,母牛在生理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泌乳量下降是必然趋势。下降幅度,按月递增5-9%,到泌乳后期下降比例更大,可达10-20%。这段时间应根据母牛母牛体重和泌乳量按饲养标准供应,每周或每两周按产奶量的下降情况调整精料喂量一次。同时应注意母牛的膘情,早期失重多和瘦弱的,应使日粮略高于维持和产奶的需要,使母牛体况及早得到恢复,对母牛健康和高产稳产都有好处。

3 坚持疫病防控

3.1 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奶牛养殖场内,净道与污道分开,避免交叉,排污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奶牛场与其他养殖场、居民区及交通要到保持500-1000米以上距离。进出奶牛场的大门要有车辆消毒池,行人消毒池。常年保持牛舍及周围的环境卫生,每天清扫牛舍、牛圈、牛床、牛槽,清理粪便、污物进行堆积发酵。夏季防暑降温、消灭蚊蝇,冬季防寒保温。饲喂用具、料槽等要定期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活体环境可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消毒。

3.2 合理的免疫程序

3.2.1 口蹄疫疫苗 现在一般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1型、A型三价苗灭活苗,一年注射两次,分春、秋两季各一次或按免疫时间注射。成年牛2ml/次,犊牛1ml/只,肌肉注射,瘦弱、病牛、临产前1.5个月、怀孕初期(3个月内)、4月龄以下牛禁用。

3.2.2 乙脑疫苗:春、秋两季各一次,每次皮下注射1头份。

3.2.3产气荚膜梭菌病多价浓缩苗(猝死症疫苗),春秋两季各注一次,成牛2毫升,犊牛1.5毫升,皮下注射。

3.2.4 乳房炎疫苗 分娩前2个月,皮下注射5ml,15天后再注射5ml,每年加强免疫一次。

3.2.5 每年春、秋使用虫螨净胶囊驱体内、外寄生虫二次。春季使用肝蛭净驱肝片吸虫一次。

3.3 防治奶牛产科疾病

奶牛在生产中要得到量多质优的牛奶,就要对常见的产科疾病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准确的治疗。实际生产中发生产科及产后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多为饲养管理方面不严禁,畜舍环境恶劣,饲喂马虎不精心,饲料问题,工作人员疏忽管理。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牛舍卫生,给予全价营养饲料适当增加日照和运动,提高牛只抵抗力,人工授精时做好严格消毒,助产术时也要进行严格消毒。怀孕母畜要饲喂富含钙及维生素的饲料,增强运动。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饲养管理奶牛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吃草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