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布氏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探索

2018-10-21 09:54吉恩斯·哈万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奶牛诊断

吉恩斯·哈万

摘 要 奶牛布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奶牛养殖和从业人员健康,给我国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地区性流行;经过几十年的防控,仍有些地区流行。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给布病防控和畜牧业带来威胁和挑战。一些牛场疏于防范,在引种时不重视现场检疫和隔离制度,对牛群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奶牛布氏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

关键词 奶牛;布氏菌病;诊断;综合防控

奶牛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流产布鲁氏菌引起的,感染后症状表现轻微,有的几乎没有临床症状,个别奶牛可表现为关节炎,公牛多发生睾丸炎,母牛最明显的表现是流产,多数母牛流产后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宮内膜炎,但是一般不会影响生命,所以,饲养人员不易察觉。

1 布氏菌病

布氏菌病为布氏杆菌,是一种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经实验室人工培养发现,布氏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且可分为6种类型,即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布鲁氏菌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一旦感染,怀孕奶牛便极有可能会出现流产。另外,奶牛还大多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子宫炎,胎衣不下以及关节炎和睾丸炎等。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传染源将会长期存在,造成是十分恶劣的影响。

2 奶牛布氏菌病的诊断

2.1 病原诊断

收集母牛阴道分泌物和公牛精液以及流产胎儿组织等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并按照菌落的颜色、大小以及形态等对疑似布鲁氏菌落进行筛选。用柯氏染色,镜检,发现红色球杆状的小细菌,即可做出诊断。

2.2 血清学检查

一是血清凝集试验。奶牛在感染1周之后,血液中便会出现大量的凝集素,利用血清凝集试验即可对布氏菌病进行确诊。二是补体结合试验。奶牛在感染7~14d后体内会出现补结抗体,利用补体结合试验也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三是其他方法。除了血清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还可以利用抗球蛋白试验、间接血凝以及DNA 探针法等进行诊断。

3 综合防控

3.1 加强定期检疫

奶牛感染了布氏菌病后呈慢性表现,临诊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潜伏期短者两周,长者可达半年。由于该病临床上多呈隐性,缺乏典型症状,极易被基层兽医所忽视。因此,应加强血清学检疫,奶牛场应坚持每年春秋季节进行2次血清学检验,对没有使用过布氏菌疫苗免疫的奶牛场,可用虎红平板试验或平板试验进行初筛,然后以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确诊。检疫出的阳性牛扑杀淘汰。免疫过布鲁氏菌疫苗的奶牛场可采用单克隆抗体监测技术,区分是野毒还是苗毒,发现野毒感染牛应扑杀淘汰。另外,每年配种前,种公畜也必须进行检疫,只有健康公畜才能参加配种。

3.2 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健康幼龄奶牛

饲养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健康幼牛,如果必须引种时,应从无布氏菌病的地区购买,并做好检疫工作,引入后隔离观察1个月,并做两次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均为阴性者,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若购进的是健康无菌的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则犊牛出生后食用母乳3~5d即送入犊牛隔离舍以消毒乳和健康乳喂养,6个月后间隔5~6周进行2次检疫,阳性牛立即扑杀,阴性牛作为假定健康牛群,一年进行4次检疫,无阳性出现,可认为是健康群,从而达到逐步更新、净化牛场的目的。

3.3 对检出的布病阳性牛必须采取扑杀措施,防止疫源扩散

近几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牛及其制品调运越来越频繁,这给奶牛布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及时扑杀阳性牛是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对检出的阳性牛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扑杀,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净化牛群,对扑杀病牛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畜主适当补偿。

3.4 进行定期免疫接种。奶牛场必须定期采用疫苗进行预防

预防注射接种可采用布氏菌19号( S19)弱毒活菌冻干苗,在5~8月龄时皮下注苗1次,必要时18~20月龄再注苗1次,免疫力可达7年。弱毒苗具有一定的残余毒力,防疫人员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也可用灭活苗,如牛流产布氏菌45/20苗。注意孕牛不能注射免疫,孕牛可口服猪型2号菌苗,也可以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免疫期为1年,每年服苗1次。

3.5 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消毒

对布病血检阳性的奶牛及同群牛隔离饲养,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严禁病牛流动,避免与其它家畜接触,不准销售病牛及其产品。饲养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牛舍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出来时更换防护衣物,并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布氏菌对热、光照及消毒药敏感,70℃10min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min死亡,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对流产胎儿、胎衣及垫料应深埋或烧毁,被病牛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以2%热烧碱液、10%石灰乳、5%克辽林等进行消毒处理,粪便经生物热发酵进行处理。

3.6 防止交叉感染

布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羊、犬、鹿、人等都易感,本病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经消化道感染,还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所以,奶牛场内应禁止饲养其它易感动物,防止互相感染。奶牛场还要做好灭鼠、灭蚊蝇,以消灭传播媒介。人接触布氏菌病病畜及其产品,都能被感染发病。因此,奶牛场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接产或处理流产时更要谨慎,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暴露的皮肤应涂擦凡士林,以及戴眼镜、口罩、胶皮手套和穿胶靴等进行有效隔离,处理完毕,应立即严格消毒,以防止病菌感染。

奶牛布氏菌病极大的威胁到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因此,做好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也了解到,通过血清学检查和病原诊断等方式,可以做好对疾病的诊断。而采取培训和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人员防护等措施,可以实现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总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巩固防治成果,才能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卫东,池海谊.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17,8(4):604-606.

[2]冮森林,赵永利,张士义.布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17(5):285-288.

[3]李仲来,吕景生,赵永利,冮森林.羊间与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关系及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21(12):1073.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奶牛诊断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吃草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幕燕森林公园植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