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2018-10-21 09:58安爱弟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疑点趣味数学知识

安爱弟

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从备课到授课到课后延伸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精研、精准,同时作为孩子眼中的“工程师”,教师必然需要悉心观察学生上课习惯、态度、情绪,从而有的放矢对学生开展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的教学策略,数学原本就比较枯燥,但是化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需要教师的巧设妙引,从而在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的习惯,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把原本平淡的课堂,变得生动,富有乐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1.撒好学生学习兴趣这把“作料”

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共识和不断打造的教学空间。诚然,利用趣味游戏、或者是故事渗透,亦或是一些趣味竞赛活动等,都是做足了“趣”的文章,殊不知,热热闹闹背后究竟教学是否教学效果达到,是否能够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中的趣味引导,不仅巧在“乐趣”,还要把控好时间,更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相融,不是为了表面的热闹,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学生的吸纳、了解、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同时,借助趣味引领,让学生从被动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苦学变成乐学,从学会到会学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中的趣味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当教师独具匠心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部分的道具等融合在一起,开展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场景,这一教学方法目前也成为不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首选,通过助学激趣,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参与体验,主动思考,并从中产生质疑,进而深入分析、探究,并最终对数学知识能够理解,对数学问题成功解决。每一名学生都是发现者和探究者,关键在于教师利用趣味教学来按下他们身上这部分潜力的按钮。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怎样让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真实的“原型”呢,教师创建了由学生扮演列车等的游戏情境,这一情境完全改变了静止不动的陈述,将数学文字变成会“动”的形态,自然会增加一份趣味,也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并能够从实际演绎中理解数学知识。由两名学生扮演前行的列车,在教室的前后通道口设置站点,让行走的两辆列车相遇。期间还会响起汽笛声。这种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演绎,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一方面让沉闷的课堂有了生气,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得学生心情愉悦进入到相遇问题的学习之中。

2.烧热学生的质疑点这个“沸点”思维定势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疑”点能够成为整个课堂的精彩之处,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产生的疑点,能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实现问题的清晰化和条理性,从而在争辩中辨明问题,在争辩中说清道理。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大胆畅谈想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据理力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的和谐氛围,给予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自由,敢说、敢想、敢探究,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疑中有奇,奇中有智。同时,教师还在于引导学生会质疑,在数学知识的关键处,在困惑产生的疑惑处,在情境创设的发现中,在弄清算理的过程中,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中,疑问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存在,鼓励学生捕捉和发现自己的疑点并及时提出,既可以正面问,还可以反方面问,角度多变提出疑问。学生也可在大家集思广益下共同解决疑惑,也可以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实际上,在各个环节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疑问,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从而切实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扫除障碍,同时也能够构筑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能够在新旧知识的灵活运用、迁移以及发散思维中提高数学解题技能。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解疑释疑。只有学生通过努力和不同的学习形式解疑,才能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有疑,教师妙在如何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只有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过程,主动开动思维,才算是学生实现自我认知的一种提升和深化,学生才能在思维中建立质疑(猜想与假设)——思维论证——实践运用——结论内化的学习新知识的框架。如,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点,“四位数减法可否从高位减起?”这一疑点甚至让教师和学生们都吃了一惊,怎样解决这一疑点,教师让学生们根据具体的计算题进行探究,分小组进行,教师巡查引导,各小组根据实际计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同时教师又加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教材中选择从个位减起”,引导学生“高位”与“个位”都进行计算,并进行比较,当学生从亲身计算中得出方法不同,计算的简便性则不同的体会,有些方法尽管可行,但是却容易造成效率低,反而变得繁琐,没有可取之处。教师引导步步到位、循循善诱。当初提出疑点的学生也在参与中获得了对自己疑问的完整解释,记忆深刻,收获颇丰。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妙设巧引,构筑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思维,运用智慧去探究疑问,获取新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參考文献

[1]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

猜你喜欢
疑点趣味数学知识
现场的疑点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疑点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关于洛伦兹力的疑点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