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摘要:文章以霍山县生态宜居环境构建为前提,针对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分析了当前生态宜居环境构建现状与原则,从适当扩大植物群落规模、使用适合的植物类型、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阐述了构建生态宜居环境的价值,目的在于构建优美的景观环境,推動我国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生态宜居环境;“三农”工作;水污染防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强调了“三农”工作,并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此,霍山县根据十九大会议精神,提出了构建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议,并且在一系列举措落实过程中将农村总体环境质量予以改变,逐渐摸索出一条体现霍山特色的生态宜居环境建设道路。
1 生态宜居环境构建现状
1.1 不重视概念和形式的融合
景观概念在形式中延伸而来,将概念和形式进行融合,才能够获得最为完美的景观效果。但是现如今为了提高影响力,一些开发商只是将景观概念扩大,逐渐出现一些“欧洲小镇”或者“日式风情社区”等概念式居住区,人居环境形式被忽略[1]。一方面无法体现地域精神,另一方面则使原本的景观资源浪费。
1.2 忽略环境功能
基于商业环境的冲击,个别开发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只是追求居住区景观视觉方面的刺激,并没有将重点突出生态功能,绿地率与标准不符,这对于绿色景观空间构建有重要影响。
2 生态宜居环境构建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一方面要发扬场所的集成精神,建设景观环境,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凸显场所精神和设计师在其中蕴含的塑造精神,为人提供视觉享受。景观设计当中继承场是其最为突出的特色,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场地,掌握场所精神。另一方面,展开合理布局。生态宜居环境项目可以视为一个整体,整体中的每一个元素、空间都为主题思想提供服务。设计期间需要将地形、地貌作为基础,将所有设计元素进行融合,划分功能分区,例如休息区、儿童活动区以及老年活动区等。
2.2人景结合原则
第一,发挥水体作用。水本身带有亲近性,景观设计期间需要充分发挥出水元素的作用。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活跃性、灵动性可以使生态宜居环境平面构图、视觉效果更为丰富。一方面,要对整体景观尺度关系、平面空间位置进行考虑,将水和其他景观元素充分融合,用以衬托主体景观。另一方面,选择水形态时,要对功能需求与空间性质加以选择,给人不同的感受[2]。第二,设计植物群落。一方面,植物景观符合生态效益要求,对场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减少成本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另一方面,按照生态位理论设计植物群落,保证空间层次的丰富性,平面构图平衡。
3 构建生态宜居环境几点建议
3.1着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坚定不移地守住“绿色”这一底线。“绿色”是生态环境的本色,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要正确认识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句完整的表述,它以积极的、肯定的、坚定的态度,阐明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讲清楚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它坚定地指出,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既不是用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以开发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也不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才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
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红线是必须严防死守的高压线,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控,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国家将实行正面清单制度,不得盲目开发。按照梁书记提出的“钢筋水泥不进山”的开发建设理念,原则上,今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均不得开展开发建设活动。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实现投入品的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与生活生态相协调。按照“化肥农药不下田”的总体要求,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减少环境损害,逐步实现境内所有农产品有机转换。
3.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水污染防治是建设生态宜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结合《六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霍山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落实霍山县水污染防治,对治污项目进行重点治理,积极落实防控举措,将防治进度上报给有关部门。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时,开展霍山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排查。以《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度六安市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六政办秘[2017]37号)为依据,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霍山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且结合水污染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水污染防治方案,分解之后分派给各个部门,使年度水污染防治任务能够及时完成。
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目前,企业治污的主体责任已经压实,xx地区为例;其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已调试运行(设计4万吨,一期2万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4万吨)正常运行。2016年,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16座,规模约7000吨/日)也建成投运,但雨污未彻底分离、污水收集率低、管网覆盖范围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加之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难度非常大,虽然采取了一些三格式化粪池和微动力处理技术,但效果不太理想,急待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治理标准[3]。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随着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的建立,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干线和人口集聚区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观,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户房前屋后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现象仍然存在,影响环境质量。美丽乡村中心村之外的地方,脏乱差问题不可忽视,距离中办国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尚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期间,集中查处了一大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安全。
3.3 着力健全乡村生态治理体系
构建政府主导的推进体系。从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20字方针总体要求看,其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涉及长远、事关各方的系统工程,与成乡居民休戚相关。必须建立 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体人民积极参与的推进体系。
倡导生态文明,构建文明乡风。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整治人居环境,主体还是村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村民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参与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内在动力。要健全村规民约,鼓励村民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村民内在自觉要求[4]。
第一,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以《霍山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为依据,针对各个乡镇制定生態文明建设方案,并且交由专家进行审查。第二,针对佛子岭自然保护区等展开重点审核,由政府部门负责,结合县林业局、旅游局、环保局等对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查,将结果上报给政府部门。第三,县人大组织生态文明调查,将霍山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程汇报给有关部门,在现场检查生态农业观光园等相关项目的建设情况,致力于展示霍山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3.4 以具体法规为基准落实环境保护
构建生态宜居环境,还需要从环境保护方面着手,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排查霍山县地域内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按照水十条、土十条还有大气十条要求,成立专项小组,设置节能环保指标,积极研究先进设备与技术,在实践工作中加以应用,减少居民生活污染排放,以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环境发展,并且为人们构建一个宜室宜居的生态环境。
4 生态宜居环境的构建价值
霍山县构建生态宜居环境,一方面践行了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生态宜居环境的构建,很好的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通过树木种植、污水处理等一系列措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4]。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积极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六大工程”,推动霍山县现代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环境污染,守护自然生态环境本色。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态宜居环境工作的落实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有关部门组织了排查小组,重点解决环境污染、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根据十九大会议精神,制定生态宜居环境构建方案,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真正提升霍山县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共建幸福铁场——东莞市清溪镇铁场村改革发展纪实[J].新经济,2016,(13):78-79.
[2]许松彬.生态宜居环境下城市社区低碳规划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11-11.
[3]包丽丽.泰顺依托“创森”构筑生态宜居环境[J].浙江林业,2016,(5):14-15.
[4]焦庚英,邹淑珍.以生态理念规划设计现代宜居环境[J].商业时代,2017,(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