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模式与植物保护的发展研究

2018-10-21 03:34党苗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发展

党苗

摘要: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农业生产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围绕农业生产模式与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农业生产与植物保护的关系,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下农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推动农业生产模式转变的植物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确保农产品的绿色健康。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1引言

农业是关乎国家和民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人民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更多地注重饮食健康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农业生产的模式及发展开始逐步走向与植物保护相结合的道路。植物保护这一概念,最初是来自于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不受到外来物种的侵害,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关注力度的加大,植物保护的涵义也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态环保相结合的行为理念逐渐引起重视。

2农业生产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在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化学农业阶段以及生态农业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人们还没有植物保护的意识和思维,但是在日常的劳作中已经有了初级的植物保护行为,比如在烧荒整地的过程中将病虫害进行清除消灭。传统农业阶段人民已经有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耕地的管理制度有了严格的标准,开始实行土地“用养”结合的策略,不仅注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性,同时也开始注重对土地的培肥和改良技术、土地的灌溉技术、品种的选择和优化技术以及对病虫害的简单预防技术等等。随着全球石油工业的兴起,化工产品不断涌现出来,农药和化肥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借助于化学技术,农业生产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主要体现在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应用也开始暴露出弊端,即农药的残留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有了下降的趋势,同时化学药剂也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污染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与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不相符的。在这一形势下,生态农业的理念开始兴盛。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生态技术在农业生产模式中的应用,如利用综合防治技术来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依靠物种的群落制约关系来建立生态平衡的防治体系,农业生产模式逐渐走向生态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植物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首先,植物保护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植物保护的本质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是现代化农业建设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当下和子孙后代奠定了重要的农业基础保障。

其次植物保护是实现农业丰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将面临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因此,做好植物保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为农民的丰产增收提供保障。

此外,植物保护可以有效缓解农药残留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农业植物保护工作利用生态化的理念和技术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和破坏,通过合理用药、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来减少农药用量和农药残留,不仅节约了农业种植生产的成本,同时降低了农业环境污染。

3生态理念下农业发展的模式

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同时受到新的生态理念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有了逐步改变,人们不再单纯且极端得以产量的提高来作为农业发展主要的衡量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农业生产过程是符合生态环境安全标准,农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对品质和健康的要求,并且逐步形成了以高產、优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一个重要体现是行业内出现了更多生态农业的新概念,比如绿色农业、有机农场、休闲农业、信息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开始步入了一条生态发展的全新轨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工艺也不断涌现。比如各种物理技术的应用:将模拟一些自然的能量来辅助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将光能、声能、电能、风能等装备设施引入到农业生产系统当中,利用微波、超声波、二氧化碳等能量或物质来对农作物的生命造成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比如各种种植技术的优化:种子的处理和改善、土壤肥力的改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生态有机肥料的开发和利用、化学肥料的缓释技术等等。这些农业新型技术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助力。此外,随着现代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设备也进入了农业生产的领域,比如利用信息监控系统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进行实施监控,实现信息的采集,及时作出预防和治理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业生产的数据库,为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更多客观的技术和数据支撑。通过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普及应用,我国的农业生产也日益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

4与农业生产模式转变相融合的植物保护措施

在我国农业生产模式转变过程中,要抓好植物保护工作这一重要环节,具体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首先,要严格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有效防止外来病虫害及病菌入侵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和线下交流互动的机会和频率越来越多,各交易环节中往往会隐藏着威胁农作物生产的各类危险源,为此,相关部门及人员要严格做好检疫工作,争取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扼杀,避免外来危险源对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其次,要积极推进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普遍使用农药对农业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而对于物理技术、生态技术应用的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病虫害的扩大化态势。长期使用农药很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抗药性,同时由于农药用量的提高也对自然环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农业相关部门应加快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比如物理技术的应用,利用各种声波或光波能量来提升农作物的自身机能,提高病虫害的抵抗力;采用黄板诱虫、放电技术以及性诱剂诱杀技术来减少病虫害的侵袭。比如利用各种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和预防农业病虫害,利用生物型、缓释型或低毒型的药剂来减少化学药剂对农产品质量以及周围环境的损害,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第三,构建并完善植物保护工程体系。随着植物保护理念的普及和应用,植物保护的相关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农业部门及相关技术人员尽快建立并完善植物保护工程体系。在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要将生态因素纳入到体系中,从旧有的植保工程体系逐渐转变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态环保相融合的科学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加快转变。

5结语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的生产模式与植物保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做好植物保护工作,才能有效的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农牧业科研机构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万晓农,《四川畜牧兽医》,2014(S1)

[2]西藏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探讨,安玉琴,《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未来谁来经营农业:中国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朱信凯,于亢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农业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