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10-21 22:40李辉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效果

李辉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的162例手术患者作为医疗调研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医疗差错、用药差错发生例数以及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作业期间,发生不良事件较少,护理质量更高,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手术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科室,实施手术时,需要匹配护理操作。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内容复杂,操作难度大,操作时间长。为了降低手术操作风险,就需要合理使用护理标识,降低手术期间的突发性因素。护理标识是常见的手术标识,它的使用对护理人员有很好的提示作用,降低手术过程中的突发风险,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保证手术的综合水平。本文研究某三甲医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的162例手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数据资料进行研究,探究护理标识的应用价值,了解它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的162例手术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均为81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42例,女性39例,患者的年龄在18-63岁之间,平均(38.63±2.54)岁,患者的护理时间为6~30天,平均(12.31±1.36)天。81例手术患者当中,包括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15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5例、骨科手术患者4例、产科手术患者7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41例,女性40例,患者的年龄在19-62岁之间,平均(37.62±2.52)岁,患者的护理时间为7~30天,平均(11.31±2.36)天。81例手术患者当中,包括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9例、胸外科手术患者1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3例、骨科手术患者5例、产科手术患者8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组间男女比例、护理天数、手术类型以及患者年龄数据,判定数据差异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控制护理风险。

1.2.2观察组患者,分析护理标识内容,完成对护理标语的制作。护理标识主要由标牌、腕带、图形、文字组成,根据医疗机构的运营状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标识应用方式。护理标识包含病患标识、环境标识以及警示标识。

(1)环境标识,手术标识的一种,标明手术环境和区域,清晰手术操作步骤、规划环境、划分区域。例如,手术室的污染区用红色表示,颜色鲜明,警示作用明显。无菌操作区域用绿色进行标识,提醒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通过环境标识,对手术器械区域以及设备存放区域进行拆分。将手术标识安置在醒目的位置,及时给予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提示[2]。

(2)警示标识,顾名思义,警示标识的主要作用就是警示和提醒。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取放药物时,存在取放期间,药物相似包装混淆问题,使用警示标识将要进行区分,根据取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划分药物种类,用不同颜色的标识进行警示,例如注射器的药物用特殊的警示标识进行表示,核验标识。分析护理工作要求,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

(3)患者标识,识别患者身份,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区分患者的腕带颜色,了解患者实际治疗状况。腕带标识应用时间较长,使用方式相对成熟。可以当患者的年龄段进行区分,病情危重度进行区分,让护理人员采用合适的方式,完成对患者的护理治疗,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做好对护理工作的区分。根据病症严重度进行区分,蓝色腕带患者属于普通患者,红色腕带患者病情相对严重,护理工作进行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关注。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分析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区分护理内容,防止护理差错出现。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腕带标识,识别患者的身份,减少护理差错。或者标识中也记录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医护人员了解之后,就能更加安全的进行药物使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满意率数据,从三个方向上看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质量包括用药差错、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问题。分析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专业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治疗数据做出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当P<0.05时,患者的组间治疗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對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判定观察组患处出现护理差错更少、护理质量更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详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出现以后,对手术质量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救治出现风险,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严重时会导致医疗纠纷出现。[3]

护理标识的使用提升了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手术进行过程中,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将风险因素进行控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管理中的不确定现象,弥补手术护理工作的缺陷漏洞。

本文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将患者划分组别,对比护理数据差异,判定观察组患者出现医疗差错、用药差错、护理纠纷事件更少,P<0.05.由此可见,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特点突出。

参考文献

[1]李小平.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药, 2015, 37(18):2875-2876.

[2]高阳, 高薇.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0):3101-3102.

[3]曾莹, 姜红.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4):411-412.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标识管理安全应用研究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骨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护理标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灵动耳环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