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之“墨菲定律”与“海恩法则”

2018-10-21 22:40李静云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李静云

【摘 要】临床输血是手术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常用的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腾飞,先心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量的不断提升,临床输血的需求不断增加,输血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保障输血安全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和面临的重大课题。“墨菲定律”与“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法则,它揭示了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到科室输血安全,提示我们,输血差错事故是必然会发生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风险,才能更有效的去预防输血差错的发生,保障输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输血安全 墨菲定律 海恩法则

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人体的方法[1]。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2]。做好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避免输血差错的发生日显重要[3-4]。

1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由美国空军的一名工程师、火箭专家爱德华.墨菲在一次火箭试验失败后作出的著名论断: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事故就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人们把这个结论成为“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应用到临床输血,给我们一个重要警示:应时刻警惕差错的发生,尤其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的发生。一些极小的失误,都将可能导致输血差错的发生,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危。

2 海恩法则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的精髓: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恩法则应用到临床输血,在输血流程中,不少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血型标本采集在错误的患者身上等,表面看来,这些错误是一时的过失造成的,其实,这些隐患95%以上是我们的日常错误习惯所造成的,因此,要提高输血安全,重在防范。

结合以上两个定律和法则,结合我院输血规章制度,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现总结科室血型标本采集流程以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如下。

3 “墨菲定律”和“海恩法则”对安全输血的启示

3.1安全输血,从血型鉴定标本采集的100%正确无误开始。基于以上法则的提示,科室改革血型鉴定标本采集流程,严格把控每个可能出错的环节,杜绝血型标本采集错误的发生。现将采集流程总结如下:

3.1.1医嘱开立ABO亚型鉴定/输血申请

3.1.2医生打印申请单交于护士

3.1.3审核医嘱

3.1.4打印两个检验标签,分别粘于试管及申请单

3.1.5审核护士与标本采集者,双人核对,不清醒患者,双人核对要在患者床边执行

核对患者、申请单、标签、试管等信息是否一致

3.1.6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

3.1.7采集过程

(1)双人核对(患者床旁)

①反问式核对患者身份并使用PDA核对腕带流程,核对患者身份与申请单需采集的对象是否一致,并在血型鉴定和输血申请单上双人签字②逐项核对患者、申请单、试管及标签等信息是否一致

核对重点:患者身份、检验标签、检验目的是否一致

(2)采集血标本

①落实一次一人一单一针一管②血标本注入试管前再次逐项核对患者、申请单、试管及标签等内容,确保无误,标本采集量≥3ml

核对重点:患者身份、检验标签、采集量是否正确

(3)采集完成

再次逐项核对内容,确保无误,将血标本放置标本的试管架内。放于血标本存放处的试管架内。放于血标本存放处,通知护工立即送检。

核对重点:患者身份、检验标签、检验目的是否一致

3.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

3.2.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摄氏度,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若输血延迟,必须将血液归还血库保存。

3.2.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2.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3.2.5 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等渗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3.2.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血。

3.2.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min,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余血及输血器送血库,分析原因并通知医师。

4 结语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重要,出现差错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危害[5]。因此有必要加强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借鉴“墨菲定律”和“海恩法则”的指导,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的规范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加强输血安全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的输血规范化培训,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任何小失误都不放过。差错是必然会发生的,差错又是可以预防的,输血安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姜安丽. 新编护理学基础【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8

[2]陈剑萍,徐玉兰,朱妮.临床安全输血中护理程序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6):360-361

[3]肖素娟,曾钰蓮,黄艳等. 临床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调查分析[J].内科,2014,9(2):233-234

[4]张晓梅,刘瑞荣,穆欣等. 临床静脉输血安全管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16):110-112

[5]曾艳珍. 临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