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珈铭 魏晓笛
摘 要:公费师范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乡村教育的希望所在。公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公费师范生的质量关系到乡村教育的振兴。公费师范生在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与优厚待遇的同时,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目前,对公费师范生相关研究较多,但对学习积极性调查研究较为鲜见,因此,对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及对策建议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 学习积极性 现状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018年8月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免费”师范生正式进入“公费”时代。国家的优惠政策是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可是公费师范生们在这种“免学费、包分配”的定向模式下,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受到影响,是否会感到衣食无忧,是否会因无升学压力、无就业压力,导致其丧失竞争和忧患意识,而出现逃课、应付考试、不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学习等学习不积极的消极现象。[1]
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是保证其质量的前提。我国目前对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研究较少。因此对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对策建议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公费师范生在校时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关系到其学习效益,影响到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国家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的振兴。用全新的角度对公费师范生进行实证研究,能够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为乡村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3]
现实意义。帮助公费师范生认识到自己当前存在的问题,引导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主动提高公费师范生自身的专业素养,未来可以更好地将师德教育贯穿到乡镇教师教育全过程。还可为其任课教师在教学模式的制定提供支持,为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提供素材。[4]
二、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现状
公费师范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内在力量,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多数同学报考公费师范生并非因个人真正的兴趣志愿,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大多的同学认为教师这一工作体面且稳定,且出于对公费师范生优惠政策与优厚待遇的考虑。并非是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到农村学校长期从教。仅仅是盲目从众地了解到公费师范生“一毕业就有工作、有编制”,并未意识到身为公费师范生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即“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
公费师范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低。不同年级在学习积极性上存在差异,从大一到大三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笔者有幸成为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的班助,了解到18级大一新生普遍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早上8:00正式开始上课,则7:30之前大部分同学已经到教室,就坐区域考前,多集中在中间前排,旷课率低至2.86%。17级大二的同学到教室时间多为卡点或略微迟到,且大多同学趋向于中间或后排就坐,“低头族”现象严重,旷课率上升。16级大三学生,前排几乎无人就坐,旷课现象尤为严重,调查发现,本应到198人,实际只到126人,且看到检查人员走后,仍有些同学陆续离开教室。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旷课率逐渐升高,学习态度逐渐消极,学习积极性下降。究其原因,公费师范生无升学与就业压力,奋斗目标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出现了学习被动的消极现象,不知为何而学,也不知如何学。上课玩手机无心听课、逃课、应付考试等消极现象普遍。男生与女生的学习积极性存在差异。上课坐在前排的多为女生,男生通常都坐在教室后面,且后者多为“手机党”。上课回答问题以及到图书馆亦是女生的频率较高。经访谈得知,男生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男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不足,二是因为游戏对男生的吸引力较大。[5]
三、提高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与建议
1.学生方面
第一,公费师范生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两级分化严重。有常常在图书馆看书、自习、练书法的同学;亦有的同学在宿舍睡懒觉,逃课,应付考试。出现这种现象并非是学习方法或者学习内容不正确,很大程度是因为自身内驱力不足、自控力较差。公费师范生应进一步详读相关政策,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向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②目标努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职业技能。[6]
第二,公费师范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公费师范生应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以便深入发现和发掘在教育和教学的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规律。重视教育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增强公费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树立长期从教的理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7]
第三,公费师范生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公费师范应注重音体美以及书法的学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教师技能。可利用假期在在安全可靠的辅导机构进行兼职,增加教师角色体验机会,在实践中体验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提高教师职业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建议可写一些工作日志,在总结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2.家长方面
第一,家长应对教师职业素养有所了解与认识。家长要充分了解作为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从而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使他们能够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
第二,家长应了解“师德”的要求。孩子的气质性格与父母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长应充分了解“师德”的涵义,知道“师德”要求教师做什么,然后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师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家长应了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家长对就读该专业的重视程度越高,孩子學习积极性则更高。所以家长应充分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积极认真的学习,给他们讲述作为一名教师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开始就使孩子明白教师这个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任课教师方面
第一,教师应注重师德的培养。注重师德的修养,对公费师范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用艺术和匠心打造精彩课堂,为乡村教育振兴塑造明天。由于讲台话筒的固定,导致老师无法在课堂中走动,使得课堂活跃性较低。若是有翻页笔和可随身携带的扩音器这两样法宝,则老师与学生互动增多,对学生是一种监督,亦是一种激励。理论类的课程如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等,教师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同学讲解一些教学中易出现问题,打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单一的枯燥课堂,激起同学们对专业课程的热爱之情。
第三,教师应注重课堂管理。严而有爱,良师益友。要想提高同学们课堂上的积极性,除了需教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外,仍需要一些激励办法,如同学们可以通过回答问题积累课堂积分,被提问且答上者得一分,主动回答的者得两分,主动回答且答案优秀者得三分。除此之外,仍需一些监督规范工具,例如学习通、U校园、对分易等软件进行上课签到,可设置上时间与距离限制以防有同学代签。
4.学校方面
第一,学校应建立规范督促制度。不定时查课堂出勤率,并做好相关记录。查课不仅仅是指学生会某个部门查,在辅导员相对不忙时,也可查看上课出勤率,同学们对辅导员心存敬畏,效果相对显著。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可亲自查看学生上课的状态,针对自己学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第二,学校应建立激励型政策。“激励型政策工具与学习动机、情感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与学习效能、意志、兴趣存在低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③可增加奖学金名额或设立公费师范生专项奖学金来激发公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若适当增加校奖学金名额,则受激励的同学会更多。而成绩优异者,可通过参加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的评选来增强学习积极性。
第三,学校应完善公费师范生选拔与培养制度。把“宽进严出”,变为“严进严出”。公费师范生招收时是实行提前批次录取,这无疑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教育意识。招收学校应重点考察学生的职业倾向、从教潜质和综合素质,以便择优选拔乐教、适教,有志于长期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加入公费师范生队伍。重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展书法比赛、说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增强公费师范生的竞争意识。通过指导老师的现场点评与指导,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创新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④,谨遵面向农村、强化实践的原则,建立公费师范生实习、见习基地,强化教育实践,落实实习支教制度,确保培养质量。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教育的进步,而乡村教育是国家教育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公费师范生则是振兴乡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所在,但经调查研究可知,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多方共同努力,使公费师范生明确其责任,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教师职业技能,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明天奠定夯实的基础。
注释
① 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43号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②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
③ 2018年5月雷莎莎《政策工具对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
④ 2016年3月30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2]《山东省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3]《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4]《政策工具对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雷莎莎
[5]《公费师范生学业不良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以D大学H专业为例》王鑫国
[6]《公费师范生的教育信念调查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向金梅
[7]《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韩丽媛.
作者简介
张珈铭(1998—),濰坊昌邑人,潍坊学院学生。
魏晓笛(1964—),潍坊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