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

2018-10-21 20:46李秀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范风险因素

李秀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推拿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总结以往推拿科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病情病种特殊、推拿科工作特殊性、护士专业素养不足、沟通交流不足和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从实施病种重点管理、调节护理工作安排、实施三级质控、实行全面告知、加强预防保护措施、强化风险意识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推拿科护士的风险认知,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比较改革前后推拿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在针对推拿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范改革后,推拿科2016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2015年的7.13%降为了0.94%;护理满意度从2015年的90.61%,提升到了2016年的95.32%,差异显著(P<0.05)。结论:了解推拿科的护理工作特点,针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推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

1 护理风险因素

1 患者病种及病情复杂性增加

1.1推拿科收治的多为腰痛病、项痹病、漏肩风病、膝痹病、痛痹症、中风病等患者,在2012年一2013年年度中收治病人21%人、65岁以老年人有572

人,占收治病人的45.6%,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复杂、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多、机体的衰弱;患者个体差异,如高敏体质的患者用药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

1.1.2推拿患者大多存在疼痛、腰部及肢体活动不利、睡眠障碍等不适症状,急性期需卧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出现健康问题后很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如情绪紧张、急躁厌烦、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心理压力增加,出现心理危机后如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心理支持,即可产生护患矛盾,甚至演变成纠纷,若患者缺乏参与和配合意识,有冒险的行为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如自杀、自残、不假外出等,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上升。

1.2时间因素、心理因素、忙时、闲时均是高风险时段

1.2.1护士工作量急剧上升,超负荷工作,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竭尽全力也无法完成全部工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势必导致工作质量下降。

1.2.2护士承受工作与家庭的多重压力,致使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紧张、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差错甚至出现护理事故。

1.3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贯穿康复与治疗的全过程。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有了问题就要“讨个说法”,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发生矛盾和纠纷的机率多,但护士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法律知识淡薄,重治疗,轻记录,护理记录书写水平不足,存在着安全隐患。

2 防范措施

2.1调节护理工作安排

实施弹性排班,将传统的三班制排班改为弹性排班制度,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分组,新老搭配,实现能力互补。尽可能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就诊高峰期适当增加护士人数,在确保满足患者医疗、护理需求的基础上,为护士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加强护士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度,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护士能够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2.2实施三级质控

建立护士长、质控员、责任组长三级质控模式,实现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将行政、教育、业务管理融为一体,建立质控登记本,将每月护理质量評估结果进行通报,作为月末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2.3实行全面告知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知履行告知义务,进行全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说明推拿科工作的特殊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在工作中不要直呼患者床号,不要以床号代替患者姓名,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要在公共场合谈论患者的病情,不暴露患者的隐私。实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制度,由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行为进行动态打分,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对护士进行表彰和批评,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态度。积极收集患者的反馈,对护理工作进行调整,推动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2.4实施病种重点管理

根据推拿科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进行梳理,如急性期患者、卧床治疗患者、高龄患者、高危患者、特殊群体等,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实施重点防护。建立完善的护理统计制度,要求护士每天对重点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登记,进行床头交接班,加强危重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根据推拿科收治患者特点设定明确的危急值范围,对于危急值较高的患者要及时上报,

尽早做好预防管理。

2.5加强预防保护措施

制定针对各类患者的风险预案。在科室内悬挂防跌倒、防坠床等风险标识,在湿化地面铺设防滑垫,尽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护士要加强自我管理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提高自我安全管理意识。针对患者合并症建立风险预案,如高血压患者突发脑出血、患者发生过敏急性休克、压疮、坠床等处理措施,组织护士进行学习和演练,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

2.6强化风险意识

强调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组织护士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要求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出处理,对于风险因素要有一定的防范能力。科室组织护士集体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和培训,明确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纠正以往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实施改进后的护理干预与常规诊疗方式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尤其在主动服务、护士满意度、就诊环境等方面,说明护理干预对于维持科室就诊秩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具有明显的所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从患者的心理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发现,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等级明显降低,多以无焦虑或轻度焦虑为主。同时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医患关系明显融洽,未发生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林丽君.门诊护理工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3275-3276.

[2]谈祥玉.门诊候诊患者焦虑原因的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71·福建医药杂志2015年6月第37卷第3期 Fujian Med J,June 2015,Vol.37,No.3

猜你喜欢
防范风险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