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金,修己以敬

2018-10-21 20:44林杨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包弟巴金小狗

林杨

摘 要:《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篇目,所属单元为写人记事散文。单元目标曾提出关注“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本文遵循王荣生教授提出的“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里”这一策略。对教学目标重新进行确立,力求从“文本”中挖掘出“作者流露的情感”。找到文本价值。

关键词:《小狗包弟》 散文阅读教学

初次教授《小狗包弟》时,我选择了一个四平八稳的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在于文本内容的梳理、概括、理解;教学难点是突破文本的主旨,通过分析“文革”的可怖从而认识到巴金忏悔行为的可贵。

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引领下,我首先对文革的背景进行了补充说明,唤醒了学生对那段历史的整体感知,进而分析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觉到在扭曲的外界环境下,巴金的无可奈何。最后以第一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文本分析中告终,体现了时代中良善的难能可贵。教学后,学生对包弟的牺牲惋惜不已,对巴金先生的“忏悔”选择了理解和宽慰。学生在一片沉重的哀痛和惋惜中学完了一课,貌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孩子们究竟又理解了多少作者的“思想”?懂得了哪些有关“良心”的内涵和真谛?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不禁思考,巴金先生的“忏悔”只是为了博取大家的同情和原谅吗?学生除了对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外,又有什么收获呢?

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讲座中曾呼吁,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里”。他说“散文不祈求成为公认;阅读散文,也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公认。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是在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重新对文本进行解读,我决定遵循散文的文体特征的规律,对教学重难点重新定位,尊重巴金先生的主体意识,重点分析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挖掘出“忏悔”的真正内涵。

重新对文本进行分析,我发现了我们在理解《小狗包弟》时,会下意识的被包弟的动物属性先入为主。这种思维定式会让我们以主人的身份来看待和动物的关系,所以文中“艺术家”的狗的死亡,亦或是巴金决定狗的生死时,我们会以“可怜、同情”这样的词汇去看待此事。而不会以“惨剧、不幸、悲悯”这样的词汇去审视此事。因为生命的不对等,情感的重量就变得轻飘。戴着这样的有色眼镜就很难理解人对狗的道歉和忏悔了,当我们忽略作者的内心体验时,就削弱了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文中包弟和作者一家互动的笔墨不多,但从“您的小狗怎样”、三年困难时期时仍旧给包弟讨骨头、我看着包弟作揖时的黯然流泪这些细节描写能看出,作者在乎包弟的生死和感受,包弟被作者接受的身份并不是一只牲畜。而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尊重,是一种介于主人和亲人、朋友间的关系。只有我们放下这种姿态,去洞悉巴金对包弟的这种复杂情感背后那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珍惜与热爱,才能品悟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文章开篇时的小狗和艺术家的故事看似是无意之笔,实则历来被当做解读文本的突破点。开篇同样是一则人与狗的故事。与我和包弟的关系不同,我主导了这段关系,并且选择牺牲包弟,成全自己和家人;而前文的艺术家与狗,是狗之于人,狗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不离不弃。这样的“狗性”让人动容又令人深思,除了对人性的泯灭表示哀痛外,是否还有一种生物本能的情感之光微弱的闪耀,戳痛了我们的同时又慰藉了你我。此外,文章开篇的狗和小狗包弟又有很多的共性,两只狗的形象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是忠诚、可爱、聪明的,并对人真挚又依恋。相同的环境,作者和狗不同的行为选择,这一对比耐人寻味。

作者对自己心灵的拷问和剖析丝毫不加以修饰。从送包弟到送走包弟,他经历了胆战心惊——内心焦灼——片刻庆幸——羞耻、不能自我原谅——堕入地狱。在分析文本作者心路的变化,能够清晰的感知出巴金对于自己所作所为深刻地剖析、批判和自我反思。这位“20世纪的良心”对自己怯懦、自私、无助的袒露以及悲悯、歉疚和忏悔的抒发,大胆又细腻。鲜有人能写得如此恳切。

再次教学后,我让学生给巴金先生写一封书信,有学生写道:

读了您的《小狗包弟》,对您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您让我知道一个有良知的人做错事会自我谴责,而非对错事欲盖弥彰。

包弟时陪伴了您及您家人七年之久的朋友,或许也成为了您的家人。但就您送走包弟而言,不必无法释怀。这实属是人之常情,继续留下包弟的前提是家庭的安全,包弟毕竟不是人类,也非血浓于水的亲人。当一家人的安全要因包弟而受牵连时,送走包弟是显而易见的决断。

现实是残酷的,鱼和熊掌难以得兼。包弟在历经两个主人又让您饲养七年,狗生已过大半,且与您这种赤子之心交往,生活根式没有什么遗憾。狗简单的大脑无法容载太多东西也不能思考什么,但他知道您的艱难与不安后,不会有什么怨言,甚至是为主人献身甘之如饴。

愿您能宽心。

重新解读文本,我对《小狗包弟》又有了新的认识。不单窥探到文本感人至深的灵魂,还找到了另一条直击学生内心的教育途径:慎独。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希望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不要把巴金先生推上神坛进行膜拜,而是领悟自省的内涵,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学习巴金先生闪耀着地那份真实和坦诚。

猜你喜欢
包弟巴金小狗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害”与“被害”的叙事:延展《小狗包弟》最重要的张力
重读《小狗包弟》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的憧憬
小狗
巴金《小狗包弟》赏析
小巴金“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