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中应用体会

2018-10-21 20:46韩丽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韩丽

【摘 要】目的:探讨急救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 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65例急救患者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急救患者的急救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一体化急救护理;急救患者;急救护理质量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临床急救护理模式,主要急救患者为急性创伤、疾病急性发作、急性病抢救及危重患者等,护理效果与急救措施具有密切的关系[1]。急救护理的护理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应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2]。本研究选择 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65例急救患者为试验对象,对急救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 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65例急救患者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5)。本试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48.25±4.29)岁;疾病类型:10例为呼吸困难,12例为多脏器损伤,13例为失血性休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6岁,平均(47.16±4.04)岁;疾病类型:8例为呼吸困难,10例为多脏器损伤,12例为失血性休克。两组急救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生命体征监测措施,将静脉通道开放,对不同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行常规急救措施后,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内。观察组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流程:成立急救人员小组,成员为具有较高资历的护士和责任护士出任,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整体化急救护理方案。②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患者未实施手术前,应提早通知病房及手术室准备好抢救措施,并开启绿色就诊通道。③抢救中实施护理: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缩短其他科室间的交接时间。

1.3观察指标

急救效果的判断标准:①痊愈: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且脱离了生命危险,身体指标恢复正常;②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死亡。护理满意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試验结果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样本之间对比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进行描述,并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后具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急救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急救有效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更高,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动能力评分均更高,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救护理是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措施,由于急救护理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因此护理人员的任务量较大,常规急救护理的不足之处较多,护理效果不显著,而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严格,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体化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动能力评分均更高,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胡芹的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3]。可能与在急救工作中应用一体化护理有关,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可全面强化患者的急救知识与实践进行,提高了急救人员对急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使病情急重的急救患者在救护车未到达现场时也可及时的接受急救治疗,进而有助于的抢救的工作,减少患者发病后至采取救治的时间间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综上所述,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急救患者的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珂.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6):273-275.

[2]张娟娟,刘慧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新疆医学, 2017, 47(8):919-922.

[3]胡芹.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干预作用研究[J]. 心理医生,2015,21(1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