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针对性护理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研究

2018-10-21 20:46徐慧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产后

徐慧

【摘 要】目的:研究产后针对性护理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旨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8),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产后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为(26.45±1.88)h,研究组为(22.16±1.74)h,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72.06%(49/68),研究组为86.76%(59/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乳房胀痛的出现率为57.35%(39/68),而研究组为32.35%(22/6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而且产妇开奶时间较早,乳房胀痛的出现率较低,从而确保母婴健康。

【关键词】产后;针对性护理;母乳喂养率;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

母乳天然、清洁、方便,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完全能够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同时能够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表明,用母乳喂养的婴儿更为健康,免疫力更强,不容易罹患猝死症、肥胖症、过敏性疾病等。对于母亲来说,母乳喂养会促使子宫反射性收缩,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远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率[1]。然而在我国,由于部分孕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加上各种婴幼儿奶制品的出现,导致纯母乳喂养的积极性较低,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引入产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对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13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娩方式为顺产67例、剖宫产69例。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8.67±2.16)岁;孕周38~40周,平均(39.24±0.47)周;新生儿体重2.5~4.5kg,平均(3.47±0.46)岁。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乳房发育正常,不存在母乳喂养禁忌症。把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都为68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研究的价值。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查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讲解母乳喂养的常识与注意事项,给予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产后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分析近年来的临床资料,发现了产妇产后乳汁不足的原因,包括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担心哺乳后乳房变形、以为乳汁营养单一、产妇食物营养不够、剖腹产后伤口疼痛、精神焦虑心情不好等,针对各产妇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制定了对应的护理措施:①产后早接触、早吸吮。在新生儿出生5min内,让母婴在产床上接触,协助新生儿吸吮乳头,指导产妇对婴儿进行哺乳。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在手术室就可与母亲贴脸接触,及早建立母子情感,返回母婴室之后,如果产妇有哺乳应答反应,即开始早接触皮肤,早吸吮乳头,以有效刺激乳汁分泌,让新生儿获得免疫物质极高的初乳。此后按需喂奶,没有时间限制,通常而言,在新生儿出生3周内,应每隔2~3h哺乳1次,以免产妇乳房肿胀。②做好乳房护理。产后第2天开始催乳,用40~45℃热毛巾热敷双乳约20min,2次/d。如果催乳后乳汁分泌较少,产后第3天开始给予通乳按摩,采用螺旋样式法按摩产妇乳房,慢慢沿着乳头一次挤压所有的乳窦,还可适度牵拉乳头,以刺激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产妇分泌乳汁,之后使用热水毛巾清洗干净[2]。在乳腺管未畅通之前,不要急着发奶喂乳,以免乳腺管堵塞。③注重饮食调节。产后2d内,产妇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易吸收,肠道恢复蠕动后再增加鱼、肉、鸡、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可适量食用新鲜蔬果,多喝鲫鱼汤、海带汤、猪蹄汤等,以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而且可缓解乳房胀痛,促進乳汁分泌。④做好心理护理。不少产妇在初为人母后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新生儿吸吮后产妇往往伴有疼痛感,进而惧怕哺乳。为此,护士应针对产妇的情绪积极进行沟通交流,让产妇意识到母乳喂养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可以建立良好的母子情感,能消耗体内累积的脂肪,有助于产后恢复身材,还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的临床发病率,从而克服紧张、焦虑、担心、畏惧等各种不良情绪,激发母爱情感,增强喂养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率、乳房胀痛出现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

产妇初次泌乳的时间即泌乳始动时间,对照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为(26.45±1.88)h,研究组为(22.16±1.74)h,对比可知,t=5.239,P<0.05,研究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

2.2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49例,母乳喂养率为72.06%(49/68);研究组产妇纯母乳喂养59例,母乳喂养率为86.76%(59/68)。经过对比,X2=4.497,P<0.05,研究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3比较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出现率

对照组产妇轻度乳房胀痛26例,重度乳房胀痛13例,乳房胀痛出现率为57.35%(39/68);研究组产妇轻度乳房胀痛16例,重度乳房胀痛6例,乳房胀痛出现率为32.35%(22/68)。对比可得,研究组产妇的乳房胀痛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591,P<0.05)。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一种最健康、最安全的哺乳方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母乳喂养除了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外,还可有效刺激产妇子宫收缩,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另外,母乳喂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可是,目前部分初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不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担心影响身材恢复,导致纯母乳喂养积极性不高。据统计,在我国获得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比例仅为30%~34%[3]。因此,如何提高纯母乳喂养依从率成为了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泌乳是多种内分泌系统参与的复杂过程,临床发现,母乳喂养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产妇的身体、心理、健康知识等,因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非常重要。产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充分考虑到产妇的实际情况,从健康教育、母婴接触、催乳通乳、心理沟通、饮食营养等方面对症施护,让产妇身心愉悦和舒畅,激发母爱情感,促进乳汁分泌。

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实施产后针对性护理之后,研究组孕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为(22.16±1.74)h、母乳喂养率为86.76%(59/68)、乳房胀痛出现率为32.35%(22/68),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产后针对性护理能够促使产妇尽早开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而且能够有效缓解乳房疼痛,促进婴儿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熊英.对剖宫产后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6):128-129.

[2]刘元珍.产后按摩乳房促进乳汁分泌68例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11(7):942-943.

[3]李赛裕.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2):166-168.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