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安全注射

2018-10-21 19:47陆春梅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注射器预防接种消毒液

陆春梅

【摘 要】预防接种是泛指用人工制备的疫苗类制剂(抗原)或免疫血清类制剂(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到机体,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因此认为提高接种人员素质,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预防接种各环节的技术质量,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类疫苗的安全注射。

WHO 的安全注射定义是:对疫苗应用无菌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根据上述原则,我社区计免门诊在以往预防接种的基础上,着重强化了安全注射问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安全注射工作。

1 提高接种人员的素质,建设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本计免门诊创建于 2008年,现有接种人员 2名,都是经上级疾控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持有执业医师或护士资格的人员。所有人员每年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专业学习班一次,了解免疫预防新知识、新进展;业务骨干不定期地由区疾控中心组织去省级示范化接种门诊参观学习,以提高接种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中心经常加强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注射意识。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设有候诊室、预检室、接种室、观察室和资料室,布局合理流畅,操作方便,使接种工作有条不紊。

2 正确掌握接种适应证和禁忌证

接种前筛查非适应接种儿童,是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首要环节,为此,我们一方面将各种疫苗接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公示在家长容易看到的候诊室里,使家长首先对孩子是否适合接种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登记前详细询问家长,孩子有无过敏史和近期健康状况等相关情况并给接种儿童做必要的检查。对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免疫缺陷者不予接种;对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营养不良以及初次接种疫苗出现过高度惊厥者,不予接种或者延缓接种;对已知疫苗成分有过敏者禁忌接种。

3 注重疫苗的冷链管理

确保疫苗的质量是安全接种的关键。疫苗对温度的要求最为重要,外界温度的改变,不但降低了疫苗的免疫原性,也增加了反应性。冷链设备配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每月制定疫苗使用计划,疫苗由省疾控中心按规定逐级下发后从区疾控中心购置。领取疫苗时用冷藏箱和冰排,箱内配有温度计做温度检测。入库后,对各类疫苗进行登记,包括品种、剂量、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等。根据疫苗不同的储存温度要求分类存放,疫苗与冰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以利于冷气循环。冷藏室和冷冻室分别配有温度计,每天两次观察记录冰箱内的温度以及运行情况,保证冰箱冷藏室在2℃~8℃,冷冻室在 -20℃以下运行。并有冷链设备运行紧急预案,防止停电等意外情况,从而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有效。

4 加强接种室和接种器具的管理

接种室清洁无尘,光线充足,温度适宜,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2 次,每次 1小时,每月1次空气培养。工作台每接种日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消毒,遇特殊污染随时消毒。注射用消毒液用一次性酒精棉签消毒。注射器使用市疾控中心统一下发的疫苗接种专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接种前疫苗放置于冷藏包里并放有冰排和检测温度计,冰排每 2 小时更换1次,多人合用疫苗开启后放置于盛冰排的无菌盘内。

6 接种过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接种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错种漏种重种。操作前工作人员穿好工作服,戴上帽子和口罩并洗手,在给每一位儿童注射后,均用消毒液擦手,防止交叉感染。手部有伤口的医务人员不许参加接种工作,以防被带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针头或棉签触及自身伤口造成交叉感染。疫苗使用前严格核对疫苗名称、有效期,对过期、变色、出现沉淀、安瓿瓶有裂纹的一律不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使用前充分摇匀。根据疫苗性质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注射方法,注射前要求家长充分暴露受种儿童的注射部位,接种时,儿童需斜卧位或环抱坐位以减轻儿童的疼痛。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炎症、瘢痕和硬结,确定接种部位后用 75%的酒精消毒皮肤,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待消毒液干后再实施接种,以防消毒液杀死活疫苗或减低疫苗效果。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片刻,防止疫苗流出或出血。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及时放入安全盒内。疫苗开启后,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 1 小时未用完予以废弃。对使用过的接种器材及废弃物品进行安全回收并统一销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引起交叉感染。

7 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后应督促儿童静坐休息,现场观察15~30min,无反应后方可离开,若出现反应及时处理。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min内,其他反应大多在接种后24~48h 内,向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及注意事项,如:局部红肿或发热过敏性皮疹等,1~2d 内,最好不要洗澡,以免注射部位感染或感冒。让孩子多饮水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一旦出现情况告知家长应尽快送附近医院就诊。接种现场应备有: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氧气、1∶1000肾上腺素、地塞米松、50%的葡萄糖等以备急需之用。做到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本计免中心一年实施安全注射一萬余人次,共出现过敏性皮疹、发热、局部红肿等一般反应10例,没有出现传染性和化脓性细菌感染病例,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赖,有效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于书春,儿童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措施的探讨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18-119

[2]杨晓春,辛少芬,陈谦,等.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B):27~28.

猜你喜欢
注射器预防接种消毒液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84消毒液可以用来洗衣服吗?
消毒液上锁(大家拍世界)
Vaccination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入园前的疫苗接种答疑
注射出来的画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