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道管理在重症脑外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2018-10-21 19:47吴盛兰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

吴盛兰

【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脑外伤建立人工气道中综合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ICU时间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0%,预后改善率为50.0%,优于对照组的20.0%和27.5%(P<0.05);两组ICU时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气道管理,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综合气道管理;重症脑外伤;人工气道患者;效果评价

颅脑外伤是常见的脑外科危重疾病,其预后差、死亡率高。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多处于衰退期,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基础,加强气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预防肺部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综合气道管理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共80例。纳入标准:经头颅CT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格拉斯哥昏迷(CGS)评分<8分;无手术禁忌症,无胸、腹腔大出血征象。排除标准:合并有脑肿瘤、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休克及脏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2±13.8)岁;其中8例实施开颅手术,32例实施微创手术。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5±13.4)岁;其中9例实施开颅手术,31例实施微创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及皮肤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气道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并使用优安净擦洗地面。⑵痰液粘稠患者采用气道雾化吸入,氧流量6L/min;雾化吸入后,人工拍背促进痰液排除;气管切开患者予以气道湿化,加湿化液后给氧,湿化量为200ml。⑶采用机械振动进行排痰,取侧卧位,护理人员一手扶稳患者身体,另一手持叩击手柄,自右向左的顺序叩击,10min/次,3次/d;叩击后保持侧卧位10min,予以吸痰处理。⑷出现呼吸困难、痰鸣音等吸痰指征时予以吸痰,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各项操作,吸痰后予以纯氧吸入3-5min,减少脑水肿和低氧血症。⑸固定气囊定时放气,避免局部长时间压迫导致组织缺血坏死;放气前吸净气管内痰液,间隔5-6min放气一次;严格记录放气时间,密切观察病情,避免气管套管脱出,防止窒息的发生。⑹患者痰液减少,病情稳定,呼吸功能好转时,尝试部分堵管1-2d,未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尝试完全堵管1-2d,如无异常进行拔管,拔管后无菌油纱覆盖创口。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ICU时间、肺部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根据GCS预后积分评定预后,分为1-5个等级,分别表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中度残疾、良好,等级越高说明预后越好;统计中残和良好病例检验两组预后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SPSS19.0分析数据差异,t和X2检验,P<0.05说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观察组肺部并发症患者2例(5.0%),对照组肺部并发症患者8例(2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4.1143,P<0.05);观察组ICU时间为(20.6±4.2)d,对照组ICU时间为(26.8±4.5)d,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6.3703,P<0.05)。观察组预后改善率为50.0%,对照组预后改善率为2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其抵抗力差,伴有昏迷,且处于高耗能状态,加之自主呼吸减弱,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疾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疾病预后,还会促使病情恶化导致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气管切开后,气道失去作用,导致分泌物滞留,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气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对预防肺部疾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取综合气道管理措施,通过气道湿化、机械扣背、吸痰及雾化吸入等进行气道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5.0%低于对照组的20.0%,预后改善率的50.0%高于对照组的27.5%(P<0.05);观察组ICU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似。说明通过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气道、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气道管理综合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排痰效果,从而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气道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痰液排除,从而能够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丁兰.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在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09):166-167.

[2]侯希清,李光.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外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26(05):513-514.

[3]吴卸仙.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1):3379-3380.

[4]郑兢,戈睿佗.脑外伤昏迷病人建立人工气道的可行性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4(02):22-23.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
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脊柱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Fs866断层注浆效果评价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
社区医生与二级综合医院专科联动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