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红梅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同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认识世界并获取信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审美等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借此也可以带动学生写话写作、口语交际等技能的发展。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容易拘泥于从文章中找信息回答问题,揣测并迎合出题者意图,甚至于还出现了阅读题答题模板。阅读教学的评价往往体现在分数上,师生们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乐此不彼地进行传统的问答式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刀切”。在这种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己的思考方向受限,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压制,个性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在风起云涌的新课程改革中,个性化阅读犹如新生的浪潮,彰显着其浓重的人文性色彩和独特魅力。
一、个性化教学与统一要求相结合
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思想是因材施教,教师先要对“材”进行分析,弄清楚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包括两种,一是阅读水平的差异,而是阅读兴趣的差异。其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材”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将“材”转变为“才”。个性化阅读教学固然有诸多优点,但实施过程中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为了个性化而忽视了统一要求。
现阶段的班级授课制把年龄相近的学生编入一个班级,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其普遍的规律,因此其最近发展区也相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阅读的数量、质量都有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必须达到的标准。就第三学段(5~6年级)来说,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教师首先要以100万字为最低的数量要求。在质量上,要让学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此外,学生要达到规定的阅读量所选择的书籍也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受作者的思想态度指引而去行事,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书籍质量进行要求。
个性化阅读需要有弹性的设计。这种设计是以统一要求为基础并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个性化阅读教学在系统计划的基础上满足统一要求,在创造生成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每一篇作品都有其丰富的内涵,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立场、观点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角度,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长期以来,教师唯恐讲解太少而使学生理解不透彻,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讲解上,原本文质兼美的文章失去了应有的形象、美感和魅力。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才能产生问题,在问题中才能进行思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以下是一位美国教师的《灰姑娘》故事教学案例: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情节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对话,
老师:我发现这个故事里有个明显的错误,看谁能够把它找出来?
同学们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阅读课文
學生举手:老师我发现,明明说好,到夜里12点以后,一切都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还让王子拿着水晶鞋去找灰姑娘,以水晶鞋大小去判断真假。这是明显情节设计失误,“规则”和“结果”不能任意编造。
老师:太棒了!老师示意这个孩子坐下。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你们中间以后也出出现伟大的作家,因为你们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听了这一节课,这位教师超越了规则和应试,把学生带入了思考的殿堂,体现了个性化,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思考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会爱上思考,爱上阅读。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维过程还不够成熟完善。在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防止学生走偏走失。在这里就涉及到“度”的问题,教师的放权究竟应该放到什么程度直接关系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效果。首先学生最初的思考应是自由的,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说出内心所想。如若发现学生的想法有悖事实或与社会道德伦理不相符,此时教师就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指引方向。学生的思考如同放飞了的风筝,教师要紧握手中的这根线,虽然风筝的方向由风来决定,但教师却能防止风筝撞上树枝,通过小范围的合理的收放让风筝飞得更高。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阅读实践的主体,阅读教学需牢记“以人为本”,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首先,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独裁者”的形象,抛却对绝对真理的迷恋,创设自由发言的环境,打造以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根基的师生对话的平台,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想交流者,把学生的阅读主动权重新放入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敢想、敢说。
此外,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自己想读,答自己所想。这不但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教师理应保护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思考,激发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将会很容易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如,在《下雪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解释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后,发生了如下情景:
老师:“那么青蛙为什么不出来呢?”
学生:“老师,因为青蛙没有毛衣服穿。”
老师在征求了几位同学的不同后严肃地给出了标准答案:“因为青蛙在冬眠!”然后继续教学。
这个案例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个反例,教师对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特点了解不够。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往往倾向于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类推事物,他归纳出青蛙和其它小动物的不同,然后根据作为人类的自己没有毛衣服穿会冷推理出青蛙没有出现的原因。这虽然与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不符,但其归纳推理能力是不容忽视的。这名学生的独特的理解没有得到应有的珍视与尊重,个性化阅读无法体现。如果这名教师不用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思考,而是给予学生的想法以足够的重视,这将会成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个好范例。
学生的阅读是主动地发现、建构甚至创造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需要个性化教学,以统一要求为底线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问并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无形的“梯子”让学生拾级而上,放飞学生心灵的自由,在自主攀登的过程中表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张扬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