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摘 要 基层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主要以动物产地检疫、规模养殖场(大户)动物卫生监管和动物安全养殖监管为主。本文针对确山县基层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基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疫病多发,再加上抗生素和各种违规添加剂的滥用,以及在运输、屠宰和加工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导致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动物检疫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1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管力量薄弱
動物卫生监督执法涉及到畜牧投入品生产、使用、畜禽养殖、销售、运输、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经营等诸多环节,监管对象点多面广。但是目前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编制普遍偏少,且机构与财务均为独立,乡镇(街道)虽然已成立监督分所,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我由畜牧兽医工作站人员兼顾,除正常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外,还要从事畜牧产业的其他事务,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病诊疗及指导畜牧业生产等,无太多能力开展动物卫生监管工作,常导致被动监管,事后监管。
1.2 检疫队伍素质不高
经过调研发现,由于动物检疫工作强度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到动物检疫队伍中去,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存在检疫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和综合业务能力不高的问题,甚至造成了人才的断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物检疫工作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1.3 产地检验执法主体地位较低
由于受到人员配置、机构改革和行政级别等原因的影响,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相比,基层产地检疫检验执法主体的地位相对较低,这种行政权力或者地位的尴尬直接导致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强制执行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养殖户,在管理上更具有难度。
1.4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经费不足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经费不足表现以下方面:首先是动物检疫人员工资待遇较低。现阶段因为官方兽医人员较少,并且多担任着行政职务,多数动物检疫需要兽医人员协助配合,协检人员只能拿到很少的补贴,收入较低。尤其是国家下调了动物检疫标准之后,导致动物检疫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刺激检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是相关部门对于检疫设施投入不足,乡镇动物检疫设备简陋且不完善,制约了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最后表现在动物产品检测工作经费欠缺。
2 解决基层动物监督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监管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和人员责任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保障日常工作经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完善规范和标准,提高检疫监督水平。加强完善动物卫生执法体系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检疫工作的规范化,健全体系,完善规章,推进执法工作上新台阶。引进养殖龙头企业,消灭散养户,把主要工作转移到养殖场的走访、服务和流通环节上来。做好两个环节的执法工作,一是养殖环节,度规模养殖场,每月由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由驻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负责。二是市场环节,建设一定规模的牲畜交易市场,规范交易秩序。保证市场畜产品安全。
2.2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高水平检疫检验队伍是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和基础。应根据工作需求,大力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活动。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加大对执法人员的法律、政策和业务技能培训,并强化人员管理,努力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同时还要注重检疫检验队伍的工作作风的建设。从思想和制度上对检疫人员实行严格管理,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后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相关责任追责机制,提高警示性,加大工作的规范力度。
2.3 强化监督工作,认真执法
检疫人员对检疫合格的动物给予检疫证明,检疫人员不能乱开证明,因为熟人等种种原因,违背自己的工作准则,监督检疫人员做到科学规范地检疫,保证检疫结果准备无误。监督部门要严格管理检疫员,不断提高检疫水平,对全程进行监督,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2.4 落实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经费
依据《动物防疫法》和相关部门文件精神要求,为满足基层动物检疫和监督工作客观需要,县级政府要落实动物防疫相关经费,在动物财政预算中预留动物卫生监督所需部分。动物卫生监督经费包括防疫人员薪资和保险,机构监督,检测费用以及动物防疫点建设与检疫设备购置费用等。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动物防疫所需设施,比如各种检疫设备,执法摄像取证设备、快速检测仪器、箭筒和通讯工具以及相关诊断仪器等,以提升动物监督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各级政府所得动物检疫收费应全部返还兽医部门用作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经费,不够的部分当地财政要予以解决,从而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加大了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投资力度,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动物卫生监督水平的提升。但是实际工作中基层动物监督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动物卫生监管力量薄弱、产地检验执法主体地位较低以及专项经费不足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监管机制、通过领导重视和员工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以及落实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经费问题等策略,如能在工作中全面实施,将极大的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朝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04(10):11.
[2]杨先秋.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05(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