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

2018-10-21 03:30谢木松
乡村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工林杉木林地

谢木松

[摘 要] 福建省建瓯市人工林特别是杉木人工林存在严重的地力衰退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重视针叶树,忽视阔叶树;不合理的造林措施引起土壤理化及生物特性恶化;用地与养地失调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发展阔叶林、改进造林措施、改善人工林群落结构、增加林地投入等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05-54-2

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森林为人们永续利用,要加强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如果林地生产力较低,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但是长期以来,林地生产力的维护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林业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林地地力衰退现象。

1 建瓯市人工林地力现状

建瓯市位于杉木中心产区,2016年建瓯市人工林分面积为26.97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0.66%,其中杉木人工林面积为19.48万hm2,占人工林面积的72.23%。因此,杉木人工林在建瓯市林业中占有重要比例。并且发展杉木人工林仍是今后建瓯市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在杉木人工林栽培过程中,地力衰退现象较为突出,直接导致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低等,尤其是连栽人工林的生产。据调查,溪东采育场杉木第2次连栽的材积生产量比第1次下降了41%。

人工林质量不高这一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我国人工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而且人工林产量呈降低趋势,由“五五”期間的87.4 m3/hm2下降至“七五”期间的69.28 m3/hm2,11年间下降了18.12 m3/hm2。因此,如何防治地力衰退,保持人工林持久高产,使森林资源能力能为人们永续利用,是建瓯市乃至我国林业发展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2 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

2.1 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重视针叶树,忽视阔叶树,导致树种单一化与针叶化

从最近几年建瓯市的建档材料来看,无论是采伐杉木林还是马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伐后更新树种多为杉木,少量为马尾松,阔叶林的比重不断下降。2016年,建瓯市用材林造林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在全市用材林造林中,针叶树种造林(杉木、马尾松)为人工用材总造林面积的73.5%,占2/3以上,而阔叶树种造林仅占6.0%,针叶化情况十分突出。针叶树对地力的维护远不如阔叶树,阔叶树凋落物几乎每年均可分解完,养分归还土壤;而杉木凋落物只分解不到一半,养分归还慢。杉木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也不如阔叶树。已有研究显示,杉木的速效氮、磷、钾及灰分含量分别为0.58%、0.09%、0.13%、3.73%,阔叶树分别为0.96%、0.17%、0.22%与7.10%[1]。

2.2 造林措施不合理

不合理的造林措施,引起土壤理化及生物特性恶化,如不科学的炼山、全垦整地等。建瓯市人工林基本分布于山区,在造林之前普遍要进行炼山,炼山烧损了大量有机物质,使本来可以肥沃土壤的采伐剩余物全部变成草木灰,虽然暂时增加了可溶性养分,但很快通过地表径流流失。而且炼山1年后土壤生物活动性减弱,土壤容重加大,非总孔隙度及最大降水量下降,影响雨水渗透,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俞新妥[2]研究得出,炼山的年径流量达2 743.43 m3/hm2,年土壤流失量为24.811 t,分别为不炼山的11倍和88倍。

2.3 用地与养地失调

长期以来,人工林经营采取粗放经营方式,几乎不施肥,只向自然索取而不投入。从林地土壤生态系统来看,输入的物质(如无机肥、凋落物残留等)太少,而输出的物质(如木材、水土流失带走的养分)太多,造成输入与输出失衡。土壤有机体长期处于“重取轻予”,不投入物质而只索取木材的状态,土地是可更新资源,但只是取出而不投入,势必造成用地与养地失调,引起地力衰退,林木生产力不高。

3 人工林地力保持对策

3.1 保持现有阔叶林,发展阔叶树造林,改变人工林区的树种结构

在建瓯市,许多阔叶树被当作“杂木”处理,采伐后未能得到更新,而是改植杉木。由于阔叶树种生长较为缓慢,因此,维护现有的林分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一些有培育前途的阔叶树林,以及分布于急险坡或山脊的对水土保持起重要作用的阔叶林。从1994年起,建瓯市已采取积极措施,禁止阔叶林的皆伐,只能适当择伐;2011年天然林全面禁止皆伐,有些地方采用封山育林的方法,这也是很好的恢复阔叶林的办法。

3.2 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炼山

可将小径木、大枝等取出烧炭或作薪材,其余采伐剩余物及凋落物带状堆腐,如必须炼山,也应将剩余物铺散铺薄,这样炼山的火势轻、时间短、有机质损失少。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用化学除草法。同时,应放弃全垦整地,尽可能采用带垦、穴垦等局部整地,以减少水土流失。

3.3 改善人工林的群落结构

除了营造混交林之外,还可发展林下植被,使森林形成乔灌草的群落结构,不仅利于土壤的改良,还能促进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改善养分循环。发展林下植被可通过低密度造林及间伐来进行。适当的低密度可提高林分的透光度,同时也给林下植被的生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4 合理施肥

对速生丰产林进行施肥,增加投入,补充养分损耗,从而提高林木生产量。以杉木为例,鉴于目前的条件,不可能大面积施肥,因此,应首先重点对中等产地条件(相当于14地位指数)及连作林地进行施肥,这些立地施肥效果较好;对于12以下地位指数的土地,由于肥力基础差,施肥效果不一定好,不宜施肥;对于16指数级以上的立地条件,由于土壤肥力较高,可不进行施肥。其中地位指数是林分在标准年龄时的优势高,如杉木的标准年龄是20年。

参考文献

[1]黄勇来.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培肥土壤功能[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5):497-500.

[2]俞新妥.杉木连栽林地土壤生化特性及土壤肥力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3):263-271.

猜你喜欢
人工林杉木林地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Summer Is Coming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