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民
摘 要:本文阐述了膜下滴灌技术的含义特点,及其在现代节水型灌溉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剖析了膜下滴灌的优点,膜下滴灌技术在干旱贫水区很值的去推广应用。
关键词:覆膜;滴灌;膜下滴灌;一次复合作业
滴灌技术是微灌技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与灌水器及电脑程控系统密切配合,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达到当今世界节水的顶峰。
一、膜下滴灌
膜下滴灌就是将一级地埋的下面末支管道与滴头、滴管、滴灌带等灌水器组成的复合体,通过专用抚摸的播种机在机械的牵引下,布管、铺膜与撒种一次性复合作业完成,通过人工连接的方法将滴灌带(或滴头、滴管)与滴灌系统的支管相连接。实施灌溉时,将0.1-0.2Mpa有压水通过灌水器形成细小水滴,根据不同种类作物的需要,按预先设计好的灌溉方案向作物根系内供应水分和养分。
膜下滴灌技术的特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1)覆膜和滴灌是这项技术成熟的必要条件。膜下滴灌是将覆膜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密切的融合在一起,膜下滴灌更好的解决了普通覆膜栽培时秧苗在生育期内无法追施肥料而产生的枯萎问题,滴灌带上覆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土体水分的蒸发,增加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每亩地灌水定额明显降低。
(2)采用满足滴灌参数要求、造价又较低的一次性滴灌带。膜下滴灌技术的普遍应用得益于滴灌带不依赖进口,对于规模化大田农业而言“一次性”的优势在于:造价低、堵塞频率低,解决了滴灌带的老化问题和保管及重新铺设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复杂问题。
(3)布管、铺膜与播种一次复合作业完成最大特点是:铺管、覆膜与撒种同一时间完成作业,特别适用于机械化程度高大规模作物栽培。膜下滴灌技术是使农业走向大规模、机械化、自动控制、精确灌溉目标的重要基石。
三、膜下滴灌的优点
(一)实现了水、肥、农药、地一同节约的目的
湿润的土体在地膜覆盖下,大大减少了珠间土壤水分蒸发、地表水分流失,达到节水目的。
肥料、农药与水混合充分溶解直接到达作物根系部位,避免了没有必要的肥料损失,大大提高了肥料和农药的利用效率高。
膜下滴灌系统是通过一级地埋、二级地埋管道散步在田间种植土壤层以下,不用修渠减少占地,一般可节约地6%左右。
(二)保土、保肥、增温、调温
膜下滴灌相对于普通灌溉而言,尤其是坡度较陡地区其保持水、土性能更加突出。通过灌水器直接作用在作物根部,水肥围绕在附近土壤中,土、肥流失量很微小。
膜下滴灌避免了冬天浇地,而采用干种湿出,撒种时土壤水分含量低,地温回升快,生长期具有很强的加温功能。
(三)节省人工和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滴灌使农工从繁重的地面灌作业中得到解放,为灌溉自动化开辟了道路。大大节省了人工和机力,使人工管理定额在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有效缓解国家农场普遍存在的地多人少的矛盾。
(四)令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双重提高
膜下滴灌通过灌水器直接作用在根系均匀适量补充水肥,使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营养和水分均衡。因为使用农药和化肥量相对量大大减小,所以土壤污染减轻;滴灌水分运动靠毛细做用,使土壤粒结构保持良好,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流通,从而使农产品质与量都有很大程度提高。
(五)减小投入
通过前面介绍膜下滴管具有节水、节地、省工、省机力和提高肥效功能。通过一级地埋、二级地埋管道散步在田间种植土壤层以下,不用修渠减少占地,不用整地。浇水、施肥、用药均可自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利用率。
(六)更好解决土地盐碱化问题
膜下滴灌水量少作用均匀无深渗漏,遏止了地下壅水,土壤次生盐渍化不容易发生。
膜下滴灌中秧苗间土壤水分在膜的作用下蒸发量减少,从而地面返碱量大大降低。
(七)抵御灾害能力强
相对于普通地面灌溉而言膜下灌溉能使作物根系周围土壤里水、肥、气、热量指标达到最高标准,因此作物生长环境条件更优,从而抵御自然灾荒如冻害、低温等能力较强。例如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当气温急降时,普通地面灌溉地块会造成作物(如谷物)产量降低,而膜下灌溉地块产量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八)膜下滴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膜下滴灌能带动(PVC、PE)管材生产行业大力发展、化工厂、农机具生产行业、自动控制等行业兴起,令从事农业劳动的广大劳力从中节省下来改行为投入到新兴或其它行业,令产业结构调整更上一层楼,对企业增收、劳动增效,职业调整、扩大就业起到了润滑济的作用。
实施膜下滴灌方式可使每亩地灌水量标准明显降低,这样因灌溉而流入地下的水量减小,缓和了地下水位抬高趋势,灌溉用水标准降低随之而来的引用地上水水量就会大幅减小,也降低了地下水的深层开采量,保护了水资源。可利用节约的水种植经济林或牧草,发展林、果、草、牧业,形成复合性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结语
这是一篇总结分析性的论文,总结了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和内涵。从节水、节肥、节农药、节地、保土、保肥、增温、调温、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品质、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防治鹽碱、抗灾能力等方面说明了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展示出了膜下滴灌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