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 唐式校
摘要:东海县的畜禽繁育改良机构从1949年后开始建立,主要由畜牧兽医部门负责。繁育改良的重点以猪、牛、鸡为主,其次是鸭、鹅、兔。东海县的家畜繁殖主要有自然交配、常温精液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家禽孵化主要有天然孵化、火炕孵化、电孵、煤油灯孵化法和缸孵法五种。
关键词:家畜;家禽;繁育;改良
中图分类号:S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067-01
1 配种组织
解放前东海县无专门的配种机构,养母畜户的母畜发情就近找养公畜户的公畜自然交配,给粮食作补充公畜营养为报酬。这种形式配种一直沿用到50年代中期。1955年东海县设有耕畜配种点,当时有石良河土山、双店、桃林、安峰、白塔等配种点。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公社畜牧兽医站都建立了配种站,养种猪、种牛,并加强公社畜牧兽医站的配种技术队伍建设,举办人工授精培训班,每乡配备了1名专职或兼职配种员,开展家畜人工授精工作。1977年开展牛的杂交改良,利用牛的冷冻精液颗粒进行人工授精。1979年,开展猪的杂交改良,实行“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地方良种化,育肥猪杂交一代化”,1980年省调拨东海县液氮机一台生产液氮,1985年又拨一台,负责供应毗邻县液氮。1985年建立东海县畜禽改良站,1986年推行全县猪的统一供精,发展商品瘦肉型猪。
2 家畜繁殖
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是公畜直接爬跨母畜交配,这种配种方式,建国前后一直沿用,到现在个别养殖户还在用这种原始繁殖技术。
常温精液人工授精。对种公畜采精经过稀释后人工输入发情母畜,1958年开展猪的常温人工授精试点。1959年在东海种猪场开始进行马的常温人工授精。19 64年在白塔公社进行牛的常温人T授精试点。由于当时人T授精技术差、受胎率低,尽管轰动一时,但几年后又陆续停止。1979年又掀起猪的杂交改良,人T授精的推广出现第二次高潮。1985年为了加速发展商品瘦肉猪,建立了县畜禽改良站。1986年实行全县统一供精,普及率由1986年的12. 1%,提高到19 90年的73. 96%,公母比例由统一供精前的1:20,提高到1990年的1: 99。全县共有输精站24个,专职或兼职输精员41名,其中省等级输精站9个,省等级输精员16名。
冷冻精液人_丁授精。为便于储藏和运输,把种公牛的精液采出后经冷冻成颗粒,输精前经解冻稀释后人工输入发情母畜子宫内,这种方法在我县仅用于牛。1977年开始,我县开展了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对黄牛、水牛实施了良种杂交改良,成效显著。
3 家禽孵化
天然孵化。建国前后,东海县农民养鸡习惯选用抱窝性强的母鸡抱窝孵化苗鸡。以春季孵化较普遍,到目前农村仍有使用此法。孵出苗鸡由母鸡带领散养觅食,也有农村利用阉割公鸡带领小鸡,群众称之为“鸡保姆”。
火炕孵化,是在房子内建造有烟道的土炕,燃料燃烧通过烟道使土炕加热。20世纪60年代前用柴草作燃料,20世纪60年代后用煤炭。凭经验看胎施温,孵化到13—14天时上摊床,利用余热出雏。东海县第一个火炕建于1958年,在县食品公司,1959年又有10个公社食品站建起火炕,20世纪70年代每个公社食品站都有火炕。1985年后食品部门火炕减少,农牧部门和养鸡专业户炕房增加,到1990年全县火炕92个。
电孵。1978年县食品公司,首次采用立体电孵机进行孵化。每台上蛋1.1万~1.6万枚,温度自动调节,容易控制,孵化率高。1980年在平明农试站,石良河种禽场,山左口乡先后使用电孵,1990年全县有电孵机8台。
煤油灯孵化法。20世纪80年代,农村掀起“养鸡热”,在19 83~1985年,煤油灯孵化法盛行一时。它以煤油灯作为热源,以灯头大小和多少进行调温。有经验者孵化效果很好,到1990年全县已有煤油灯炕321个。
缸孵法。孵化鸭、鹅多用此法,东海县多用温水缸,故称水孵,到1990年已有13家采用。
4 东海县畜禽改良站
东海县畜禽改良站是县林牧业局直属的事业单位。1985年筹建,年底主体工程基本竣工。1986年又籌建液氮机房(有液氮机2台,可生产液氮)、兔场和饲料加丁房等配套工程,全站占地面积17.1亩,有各种用房86间,其中猪场40间,兔场15间,液氮机房3间,备有现代化实验室,木板猪床,防暑降温电器等,设备齐全,固定资产共投资40万元。全站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会计、工人组成,主要从事生猪、牛等畜禽的改良和推广工作。主要的优良种公猪有大约克、长白、长约、斯格等。兔场兴盛时有良种肉兔新西兰、加利福尼亚、哈尔滨白兔三个品种200只,其中繁殖母兔40只,公兔10只。母猪统一供精由县畜禽改良站承担,从1986年的8个乡扩大到全县24个乡镇,普及面由1986年的33. 3%上升到100%,普及率由1986年的12. 1%提高到1992年的80.1%。四年累计向社会发送精液130799瓶,人工授精母猪55749头,为社会提供二元杂交苗猪42万头,1989、1990年连续两年受到省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