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摘 要:现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养猪大国,猪肉产量连年攀升,在畜牧业产品当中占比达到80%以上。而动物的疫病始终是养殖行业当中最为关键的防治要点,可以说,疫病的发生就好像是养殖业的天敌。近些年来,生猪的养殖拉快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是猪群的流行性疫病却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以猪瘟、蓝耳病等病毒性传染病作为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更好的推动养猪业的发展,有效防控疫病传播,成为畜牧业的当务之急。本文以猪类养殖行业现状、突出型病毒性疫病分析为切入点,给予了综合性防治的措施剖析,旨在进一步加快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
关键词:猪;病毒性;传染病;防治措施;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1-0266-02
引 言
随着我国猪肉市场需求的逐年攀升,养猪场的日益增加,生猪的养殖规模逐年增加。但是在现如今的养殖过程中,病毒性疫病的传播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防控。病毒性疫病的根源是病毒在动物体内细胞的传染复制,传染速度之快,发病时间之长,防治措施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治愈的难度增加,死亡率迅速攀升,这严重的影响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全面分析当前养猪现状、结合兽医临床实践给出综合性防治措施建议,从而保证养猪业的良性发展,推动畜牧业健康长存[1]。
1 猪病流行现状
1.1 病原体多重感染、继发性感染现象普遍
我国当前突出表现的猪类传染疫情突出表现为病原体多重感染,它的意思是说大多数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疫病混合感染而成的,其中,占据主要原因的是病毒性传染病。在病毒性传染病当中,猪瘟、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都是常见的一些傳染性疾病,危害巨大。也有一些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结合病毒病疫病从而导致了猪群发病率激增、死亡率提高。并且由于混合感染,没有良好的防控措施,导致养殖户滥用抗生素,一病多症、一症多病、一病多型的现象,这写综合起来导致了今天猪病日益复杂化,防治难度加大、诊断的准确度下降。
1.2 猪病多于春季发病
猪病毒性疫病多于春季表现最为明显,由于多发气候,春季的昼夜温差较大,早晨、傍晚、有时可超过10℃,所以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和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在此期间是抵抗力最弱的阶段,外界环境的强烈变化对于它们的影响更为,所以极容易在春季患病[2]。其次,由于春季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为为病原菌和病毒提供了非常适宜生存的气候环境,所以在春季最容易滋生病毒,显而易见,在春季,猪群患病的概率又大幅上涨。养殖户应于初春时节就提早预防生猪易发的传染病,以确保效益。
2 病毒性疫病
2.1 猪瘟防控效果差,发病率高
此病作为我国强制免疫的病种,已经作为全国各地的重点防治多年,在病毒性疫情当中,首当其冲的矛盾也体现在猪瘟的发病率升高上。猪瘟疫苗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猪群自身所患疾病会对所注射的猪瘟疫苗产生免疫抑制,而由于这种现象的长期发生,免疫密度的增加、免疫质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猪瘟病毒的毒株变异,变异后所引发的疾病,就更加无法抑制。在很多养猪场,养殖户之后给仔猪接种猪瘟疫苗,却忽略了母猪的疫情防治,从而会造成猪瘟的发展与传播,猪舍的环境条件差,通风、湿气的控制不佳也使得猪群产生了较强的免疫力,使得免疫效果变差。
2.2 蓝耳病现象显著
近几年来流行的蓝耳病,更是使得我国的养猪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该病又名“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是我国明文规定的二类传染病。患病后母猪会发热并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厌食等。随后母猪孕后流产、早产现象增多,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死胎、弱仔,死亡率高达80%以上。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将高致病性蓝耳病列为了重点防治对象,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因高致病性蓝耳病具有高死亡率、高传染速度、低治愈率的特征,使得仍有很多地区对于该病的防治力度不够,所以这至今仍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2.3 猪圆环病毒病预防手段有限
猪圆环病毒病会引起猪多系统功能性障碍,临诊表现为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断奶后的仔猪多对发生系统衰竭综合征及繁殖障碍、增生性坏死性肺炎、呼吸道疾病等一系列症状[3]。为了更好的防治猪圆环病毒,饲养员硬加强管理,做好定期驱虫等工作,从而有效降低猪群发病率。
3 防治措施
3.1 疫苗注射
疫苗的注射无疑是最佳的疾病防控措施,可采取多种疫苗同时注射的方式更早的做好预防准备,养殖户根据当地的流行疫情制定具体的免疫程序,在流行性疾病到来之际,也要第一时间给猪群进行集体注射,并重点关注母猪与仔猪的注射,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的可能性。针对一些顽固性疫情也可采取加强免疫的措施,进行二次接种,从而发挥号疫苗的功效。
3.2 定期疫病检测制度
对于一定规模的养猪场应定期对场内的猪群进行病毒检测,重点检测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等二类传染病,对于检测出来的阳性生猪应坚决宰杀,遏制传播,净化猪场,对于不达标的猪群也应尽快制定免疫计划,加强免疫强度,确保病猪的有效隔离。
3.3 制定严格的检疫制度
种猪的选择也是防治病毒性传播的重要环节,很多没有经过检疫的外来猪种都曾造成过大面积的猪群感染。在引进新型猪种时应慎重做好检疫工作,最好进行隔离饲养。在3个月以后,确保无任何疫情的情况下,才可放回到养殖场与原有的猪群共同饲养,如可以完全自我繁殖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3.4 饲养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很多小型养殖户。设施的不规范性、消毒的不彻底、饲养的过度密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我国应加速创建规模化养殖场,科学管理,无论从设施设备配备、防疫程序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防疫标准执行,从而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以保证质量。
3.5 提高饲养员管理水平
无论在畜牧业的哪个分支,饲养员的管理水平都与动物的产量、质量息息相关,而作为重点防治猪病毒性疫情的重要环节,饲养科学、管理规范、营养均衡的养殖户,生猪的发病概率就会相对很少,反之亦然。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根基,管理水平的高低好坏直接关系着猪病的发生。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员不仅要关注营养的均衡摄入,还要掌控喂养技术和饲料的调制方法[4]。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提高饲料营养含量,增加猪的抵抗力,有效降低发病率。
3.6 养猪场管理
养猪场应保证卫生,并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饲养员可定期进行消毒,防范老鼠、苍蝇等对于病毒的携带传播。此外,消毒间是不可获取的,所有人、物进出养殖场都应经过严格的消毒,避免外来病毒对于猪群的影响。喂养池、猪粪便等都要进行无公害处理,将污水通道与喂养通道进行分离。养殖场的水池要保持干燥内不要留一些水池,一旦发现病猪,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圈养,严格把控。
4 结 语
我国的猪病毒性疫情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当中,提升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经济损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发现猪病,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确诊治疗,因为不同的猪种、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季节,猪群的感染原因都不尽相同,配置以细心的检疫程序、科学化的管理与饲养,尽可能的抑制病毒性疫病分发生与传播,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张华.冲草药防治猪腹泻的研究现状田[J].内汪科技,2012(2):32~34.
[2]王献祥,等.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2,8(3):41~42.
[3]甘振磊,等.猪圆环病毒Ⅱ型在育肥猪机体内的残留时间检测[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0):126~127.
[4]张 榜,等.猪病毒性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2(1):19~20.
收稿日期:2018-6-20
作者简介:张 欢(1990-),女,汉族,助理兽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医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