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璐
摘要: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正在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已经日益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大学生已成为网民的主体,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世界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探索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途径,从而提出了一些关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实问题;新对策
在当今社会,人们日常的生活已经被一种叫作互联网的东西所交织在一起了,互联网简称网络,网络时代的来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趋势。广博的网络之中,有好的知识也有坏的观点,对网络的运用是靠人们的自制能力的。然而在当今高校中,网络已经在无形之中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目前我国对网络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缺乏实效的监督管理,间接的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庇护。这种虚拟性大大增加了网络的新奇性与刺激性,也深深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同学们。在网络中人们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等等。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及行为不加以约束,长期形成一种不服责任感的态度,因此,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网络犯罪现象已经露出了苗头。从国内外的统计数据来看,80%的“黑客”是青少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方面并没有进行很好的重视,对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并没有很好的学习,这也导致了当代高校学生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网络世界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很重大的,并且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本文就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因为高校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管理不再像小学、初中那样有专门班主任临管,其教育形式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自主的学习,而高校考试关系到学士学位等证书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高考紧张的压力下一下子转变为无人管理的现象,易养成平时不学习,逃课现象严重,考试前不复习,考试前突击等问题。这也使部分高校學生整体文化课基础薄弱,考试以应付为主。其中网上搜索答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针对全国联考的考试项目,如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英语、全国计算机联考等笔试考试,这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网上答案流传屡禁不止。一方面这突显出一小部分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低下,但部分高校学生自身的投机取巧等思想也为这种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沃土。这虽不是普遍现象,但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网络这种本为工作与学习提供便捷服务的工具转变成为加大高校学生作弊行为的推手。有些学生不仅在考试中作弊,在毕业的论文、实习报告等方面也有剽窃他人的情况。由于网络的发达,一些学术论文等专业性的东西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有,随便的搜索都能够得到,近些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等论文抄袭问题出现的概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学术氛围,为低年级学生树立了很不好的坏榜样。在网络世界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更多地是以个体的形式参加学习,缺乏归属感。在通过网络世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按照有关规定,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基础知识》等政治理论课也是学习课程,但这样的课程设置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并没有把它当作学校教学的经常性工作,自然形成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的现象。尽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加强了管理制度建设,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方面,仅仅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上级部门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没有建立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这在客观上因为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有些高校领导往往视教学、科研为硬任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软任务,口头上很重视,关键就是不能落实在行动上,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从事思想政治的工作人员一般是非专业人员,或根本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即使有这样的人员安排,其结构也不够科学合理,真正是政治、教育、心理学等学科毕业的老师极少,使整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人员组成在年龄、专业、职称结构比例显得不尽科学与合理。这些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稳定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也使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大打折扣。面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传授专业知识,与学生沟通互动不够,即使发现了学生思想意识上的问题,也不会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传播,出现了多元化、多角度且水火难容的不同声音,社会各阶层之间信任的流失、共识的缺乏和互相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学生处于各种西方思潮的良莠不分的信息包围中,使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倾斜,世界观、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些大学生不再照单全收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而是将其放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比较、鉴别、权衡和选择,极易产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等现象,在学校他们漠视教师的权威,对同学漠不关心,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传统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思潮影响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很苍白无力。
当前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有些学生对网络或其他非主流新闻传媒的信任度超过正规教育,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只有把这些任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将其落到实处,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高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切实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把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进去使学生接受,掌握主阵地,占领制高点,利用互联网建设好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新渠道,使之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全面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高校必须把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制度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指标加以量化。要让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基本工作模式等方面有章可循。高校也有必要建立健全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制度,制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指标,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直接挂钩,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根据大学生主要生活和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大学生实习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校与大学生实习单位之间的有效交流途径,不定期地交换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看法,交流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和表现的信息,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齐抓共管,并且舍得投入资金,才能见到成效。在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的人员无疑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勤于育人的专职从事思想政治的队伍。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管理、技术、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也应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要载体,在思维特征、价值取向、行为趋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类型的一种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外在表现,是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能够营造学生的温暖感和归属感,锤炼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地方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网络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高校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整体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和专题讨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技能、增长相关知识、统一思想,还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之间的工作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网上网下双管齐下,巩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在开创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应双管齐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到目前为止,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仍然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不可摒弃,这在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洞察和反馈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工作上都起到了不能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新老、方式的全面开展,以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网络世界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高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地方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让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曹毓民,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3]沈建江,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09(10).
[4]柏文涌,论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高校思想工作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11(10).
[5]陈静,孙栋梁,神彦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制度体系建构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1).
[6]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互联网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