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校园贷”问题的研究

2018-10-21 03:30赵晓薇
大东方 2018年7期
关键词:供需校园贷大学生

赵晓薇

摘 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延展,近两年在大学网络信贷市场上不断升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校园贷行业如何规范运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以供需理论为基础对校园贷现象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园贷;供需;大学生

一、校园贷现状分析

(一)校园贷高坏账率催生高利息

从经济学风险与收益的角度来看,在校的大学生由于无固定收入来源,又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淡薄的风险意识,在校园贷平台上借的钱,很多情况下都无力偿还造成了校园贷平台的高坏账率,而校园贷平台会通过抬高利率的方式保障收益水平[1]。高额的利率会随着坏账率的升高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整个校园贷金融链条的稳定性变的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高利率意味着高坏账,高坏账意味着更高的利率。作为这个游戏的最后一环,大学生家长被迫成为最后买单者。另一方面,高额的坏账率也会拖垮互联网金融公司。

(二)大学生的大需求催生校园贷的大市场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从中国传统的“量入为出”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为“超前消费”观念,通过借贷来改善生活、满足消费欲望成了很多大学生的选择。大学生的借贷需求不容忽视,且将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不断增大。

然而,大学生信贷的高风险高成本导致正规金融机构在过去十年里基本退出了这一领域。2009年,银监会“禁止向未满18岁学生发放信用卡”的通告,更是让所有银行“一刀切”地关闭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2016年政府加强“校园贷”平台监管之后,部分银行重新推出了“校园贷”产品。但是,随着网购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得到完全满足,这也给了校园贷平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2]。现从供需视角对大学生信贷市场进行如下分析:

網购的普及使大学生借贷需求不断增加,然而面向大学生的信贷产品大量减少,导致借贷利率大幅上涨,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I:大学生借贷利率;Q:大学生借贷量;D:大学生借贷需求;S:可选择的大学生借贷产品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兴起进一步催发大学生借贷需求,迅速发展的“校园贷”满足了一部分需求,借贷利率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高位。

I:大学生借贷利率;Q:大学生借贷量;D:大学生借贷需求;S:可选择的大学生借贷产品

二、校园贷暴露的问题

(一)灰色产业链引发暴力催收悲剧

近年来,全国高校发生多起学生因为“校园贷”自杀的事件,这也将“校园贷”推向风口浪尖,一条隐藏的催贷灰色产业链悄然崛起。一些不良校园贷平台在放贷时要求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等,一旦借款人出现逾期等问题,平台就会利用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对借款人甚至其父母通过恐吓、殴打、威胁等手段进行暴力催讨。而“裸贷”等“校园贷”模式更是以借款人的隐私做威胁来逼迫借款人还款。如借贷宝运营公司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人人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人人催”功能可以让平台上没有逾期的注册者参与追债。根据催收难度不同,催收成功将会被给予欠款25%-30%的奖励。在互联网大数据下的催收便利的同时,所引起的弊端和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催收行为要有法律底线,必须严格监管。

(二)无节制消费欲望导致预算崩盘

如今90后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整体前卫于上一代,加之年轻人攀比心理、社交等大氛围的催化,很容易丧失对自己消费欲望的把持。同时,他们金融知识匮乏,消费观念不成熟,风险意识薄弱,这就给了非法平台介入的机会。结果经不住一时诱惑,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泥沼。

(三)市场竞争乱象频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表面上看,许多“校园贷”平台公示的利率都符合该标准,但他们还会以提现费、服务费、手续费、逾期罚息、逾期管理费等名目另外收取费用[3]。为了争夺用户,抢占市场,在各大分期平台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一些资金和品牌处于劣势的分期公司,只有通过高额的信用额度以及“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优厚条件来吸引客户。这样的做法虽然让一些小型的分期平台有了一部分客户群体,但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利息和频法的违约事件,不但增加了风险的可能性,还推波助澜了学生的盲目过度消费。

三、改善校园贷问题的建议

I:大学生借贷利率;Q:大学生借贷量;D:大学生借贷需求;S:可选择的大学生借贷产品

从供需理论分析:供应方面,通过政策法规,规范校园信贷市场,提供更多的规范化校园信贷产品;需求方面,通过教育和约束,减少大学生非理性需求,降低大学生信贷需求。从供、需两方面着手,从而真正解决校园贷问题。

(一)规范校园贷平台,投放正规金融产品

盈灿咨询数据显示,到2017年6月,全国专注于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仍有31家。部分传统银行重回校园市场满足大学生正常贷款需求,大多数网贷平台已经暂停了面向大学生的贷款服务,校园贷市场趋于正常,但仍有一些平台以“消费贷”“助学贷”“创业贷”等名义掩盖其校园贷本质。政府应继续加强校园贷平台监管,严格审核校园贷平台资质,提高平台准入门槛,从政策层面规范校园贷平台资金流动及风险管控;通过大数据技术,打破校园贷平台的“信息孤岛”,实现征信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建立信息发布源投诉系统和监管平台,对违法违规网贷信息的发布者实行追责,对非法校园贷行为进行严惩[4]。

校园贷的恶果侵蚀着社会的安定,正规金融机构进入校园贷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工行、建行、中行、邮储、华安保险等机构都积极参与到正规校园贷及其保险业务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借贷需求。

(二)强化学生金融知识和信用约束教育

相关部门要强化金融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将金融教育作为长效机制加以完善,提升“金融知识进校园”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学生金融知识、信用意识以及理性消费水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倡导理性消费,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合理使用消费贷款,进行充分的普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5]。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与金融机构充分合作,及时掌握学生信贷消费状况,对学生消费形成共同约束,及早防范过度负债的倾向,有效处置风险隐患。

四、结语

校园贷市场良莠不齐,为高校学生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这部分问题的产生不仅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也扰乱了金融秩序。面对此,除了要求多手段、多渠道加以治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实提升学生法律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相信随着正规金融产品的到来,校园贷市场的乱象不仅能够得到治理,学生合理范围内的信贷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玮,袁权,郑屹,等.“校园贷”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14.

[2]韩齐飞.供需视角下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解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7(8):56-61.

[3]黎博,徐加宇.论校园贷风险防范[J].西部皮革,2016,38(20):121.

[4]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116-117.

[5]杜星辰,王婕,周洪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平台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市场分析视角[J].中国商论,2018(9).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猜你喜欢
供需校园贷大学生
2020年4月28日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20年3月 2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大学生就业趋势
2018年1月29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7年12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