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生、医疗、医学的新认识

2018-10-21 10:06王行健
大东方 2018年7期
关键词:入院寿命医学

王行健

为期一周的临床见习结束了。这一周里,我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获了很多——有学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有关于未来事业发展的新认识、新想法;更有对医疗和医学的新感悟、新体会。在专业发展上,对身边医务人员的观察使我模糊地勾勒出新时代对高端医疗人才的新要求;而更为深刻的,在医疗和医学层面,亲自参与的两次抢救、面对面接触绝症患者也令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医疗的目的。

临床知识是对大量临床实例的汇总,是医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但是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同个体间千差万别、疾病表现各式各样,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临床和人文思维,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情况联系起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个性化治疗与关怀。

在查房过程中,主任遇到一位因肺炎收治入院的患者。看上去这是一例普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但是患者关于呼吸困难的自述却引起了主任的关注。主任拿来CT片子详细查看,边看边和患者聊天:退休前从事哪些工作?近期去过哪些场所?经过详细询问主任发现,患者退休后从事为小公司记账的工作,患病前每天都在存放旧账的仓房工作。患者在半年前就觉得偶有呼吸困难,并曾在区医院检查过,并拍了CT片。主任嘱咐家属一定要将当时的片子带过来。离开了病房,主任才开始向大家讲述:因为有过发霉物质接触史,患者很可能不是普通肺炎而是较为严重的肺炎变异曲霉菌病。从片子上看,患者还有支气管扩张,需要与半年前的片子相对比确定具体类型……会诊后确定的结果正是变异曲霉菌病。主任对待患者一丝不苟的态度、采集病史时剥茧抽丝的询问技巧,正是扎实厚重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完美展现,充分诠释了优秀医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这些新时代临床工作者们学习的榜样。

在呼吸科的几天里,在与老师、研究生学长学姐的交流中我体会到,精准医学、靶向治疗已成为医学科研的整体趋势。而这些,恰恰是建立在对细胞运作和机体调控分子机制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医生往往忙于临床工作,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再次系统地学习相关基础课程,现阶段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患者的离世。MICU中上了呼吸机、插着导气管、手脚开满通路的患者的离去,引发了我对一些终极问题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医疗的目标又是什么?

她是一位58岁的患者,因重症肺炎收治入院。入院一周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最终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高钾血症、DIC等多种并发症,在持续昏迷两天后离开了人世。

我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医生、护士们最后的努力、患者兒子期待的目光,以及患者本人没有表情的脸、插满导管的身体,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我不禁思考:在生命的最后她知道我们的忙碌吗?切开气管使用呼吸机痛苦吗?肺循环里气体过多是什么感受?她究竟有没有知觉?她是在为自己活着,为这些指标活着,还是为我们、为家属活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逐渐延长。但是延长寿命是最终的目的吗?寿命的期待值应该是多少?寿命重要,人的尊严同样重要;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哪一个呢?

我还感觉到,医学上很少有百分百确定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概率。譬如这位患者,虽然最后合并了内科几乎所有严重疾病,但是她依旧有恢复过来的概率。她只有58岁,也许度过了这次难关,她还能健康的生活,到80岁、100岁……但是,为了这微乎其微的概率耗费巨量医疗资源,并以牺牲人的尊严为代价真的值得吗?

临床导论实习使我考虑很多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但对于这个有关生命的终极问题,有过亲身经历我却更显迷茫。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开始面对这个问题、开始对它进行深入思考,也算是一种成长。

生命的意义何在?医疗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临床工作者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希望在将来我能够找出自己满意的答案。

临床见习结束了。这段经历是丰富的、深刻的、感性的;同样,它所带来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影响深远的、浸入心灵的。这次实习使我对医生、医疗、医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引发了我更加深刻的思考。相信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这段经历会始终指引我、启发我、鼓舞我,让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开阔的思路为伟大的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入院寿命医学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完型填空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你的寿命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