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佳乐
摘 要:乌孜别克民族跨界而居,主要生活在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等国家和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与中亚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我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现仅1.82万人(2013年)。经研读《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各民族人口调查表》发现,1953-2000年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均稳定增长,唯乌孜别克族人口变化幅度大且出现两次锐减。笔者综合考虑中国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等因素,浅析乌孜别克族人口变动及原因,旨在号召当代大学生尊重了解少数民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究民族发展问题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
关键词:乌孜别克民族;人口变动;民族与国家
一、1953-1964年人口锐减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便着手开展民族识别工作。1950-1954年,乌孜别克族在民族识别工作的第一阶段就得到识别与确认。1953年第一次民族人口普查中,乌孜别克族人数为13626人,1964年人口却锐减到7717人。结合乌孜别克族民族特性及社会现实,归纳整理出以下几个人口锐减的原因。
(1)国内政治
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准备,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疆也出现了“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的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斗争扩大化,对乌孜别克族的影响比较大。由于乌孜别克族中,有大批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是“反右”斗争的重点,再加上中苏关系恶化,使不少在苏联有亲属的乌孜别克族人民都受到了怀疑和审查,许多乌孜别克族人因此改变族别或迁入他国以谋生路。
(2)国际关系
清朝末年,有一部分乌孜别克族人携带家眷来到新疆经商。他们放弃了俄国原有户籍,成为中国公民。中亚的一批乌孜别克族富商、地主、军官也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逃至新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部分乌孜别克族人要求返回苏联。当时,只要他们提出申请并有国籍证明,政府即可批准他们回国,并为他们回国提供便利條件。1953-1962年,有不少乌孜别克族人返回苏联,新疆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人口大量外流。
(3)国内经济
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元气大伤,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新疆也未能幸免,各族人民的各项事业基本处于停滞或倒退状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乌孜别克族作为游牧民族,生产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经济因素使乌孜别克族人口繁衍减慢。
(4)人口健康
据云南大学对新疆木垒县阿克喀巴克村调查显示:乌孜别克族青壮年整体身体素质较高,但四十岁以上的老人,30%左右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约5%-6%的老人患有风湿病,这是由于生活条件差,吃穿不够,冬天屋子湿冷造成的风湿病。乌孜别充族的习俗是吃肉、喝奶茶,长期吃肉造成油脂偏高,导致高血压;奶茶中过高的含盐量远远超出了人体每天8克的需盐量,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再加上1958-1964年医疗条件较为落后,乌孜别克族人游牧时染上疾病,习惯只用土方子去治而不是及时就医。这十年里,乌孜别克族老年人数量较少,寿命短,死亡率高。
二、1964-1990年稳步增长
1964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乌孜别克族人数为7717人,1982年为12213人,1990年为14763人。乌孜别克族27年间人口稳步增长,离不开国家的关怀与扶持。
(1)改革开放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进行,新疆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乌孜别克族的经商天赋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大多数乌孜别克族人加入了商会或商务集团,有计划地组织货源,利用外资开展大规模贸易,通过政府协助开展跨国贸易交流等。经济的腾飞,为乌孜别克族的繁衍提供了物质保障。
(2)政策完善
1987年,国家综合考虑乌孜别克族民族发展状况,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成立了我国唯一一个乌孜别克民族乡,进一步保障了乌孜别克族人民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1987年,乌孜别克民族乡中有87户乌孜别克族,603人;1995年有171户,849人;2003年有299户,925人。民族乡的设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乌孜别克族人口增长。
(3)医疗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新疆卫生事业扶持力度加大,新疆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医疗水平显著提高。1987年,乌孜别克乡医院成立,农牧区医疗建设加快。医疗进步使乌孜别克族人就医更加便捷,卫死亡率降低。
三、1990-2000年再次锐减
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乌孜别克族人为14763,到了2000年,人口却再次锐减到12370人。新时代下乌孜别克族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1)计划生育
1988年,乌孜别克族自治乡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根据自治区《人口计划生育条例》文件实行计划生育,规定一对牧民夫妻最多只能生3个孩子,一对干部夫妻最多生2个孩子,两胎之间必须间隔3年,严格奖惩制度。随着乌孜别克族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及计划生育的开展,乌孜别克族家庭由传统的九口之家变成四口或五口,人口增速减慢。
(2)新疆事变
90年代,新疆发生数起大规模暴力恐怖活动,动荡的社会环境迫使大量乌孜别克族人外迁。
(3)乌兹别克斯坦成立
1991年,前苏联解体,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为促进国家发展,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经济转型与政策改革。乌兹别克斯坦的优惠政策与经商机遇,以及相似的民族文化背景,都吸引着我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人举家迁徙。
四、结语
1953-2000年间,乌孜别克族人口变化曲折,影响该民族人口变动的因素不仅来自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来自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的变更。笔者通过探究乌孜别克族人口变化及其原因,联系实例来理解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呼吁更多人关注支持少数民族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性全面地综合国内国际各项因素分析民族问题,有利于了解少数民族发展,为民族问题的解决寻找良方。
参考文献
[1]王晓珠.乌孜别克族新疆木垒县阿克喀巴克村调查[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解志伟.游牧:流动与变迁[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李德洙.乌孜别克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吾尔买提I.阿布都热合曼.乌孜别克族[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