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2018-10-21 21:35孙恺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处方工艺

孙恺

摘要:化学药物制剂指的是对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有目的性对人体生理机体调节,并规定用量、用法、主治功能以及适应症的物质。化学药物制剂是人类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物质保障,在人类健康保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药物制剂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成为威胁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健康的危险物。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药品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从而导致药害事件的发生几率不断的升高。而这些药害事件的原因可来自化学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存在的问题,也可来自管理方面的因素。我国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得药品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公共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对公众安全用药进行保证,已经是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药品安全隐患威胁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促进药品安全性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

1化学药物制剂处方研究

1.1处方设计

处方设计是指在对药物与相关材料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临床学的引导,制定几套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筛选与优化的过程。例如,片剂处方主要由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等组成。当研究对象为难溶性的药物时,可以考虑选用改善溶解性的辅助材料。若药物的稳定性较差,研究人员可考虑加入适量了金属离子络合剂。化学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原则是简单安全,在保证药物功效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的将设计方案简化,一方面减少材料上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防止因辅助材料的引入而造成的不可预期效果。

1.2处方的筛选与优化

处方的筛选与优化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对制剂基本性能、稳定性、临床等的评价。当制剂研究过程中发现辅助材料的某些指标发生异常时,研究人员需要对指标进行控制,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基本性能的评价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环节,研究人员不仅要考虑主药的性质,还需要考察能够反映药剂特征的项目,例如PH值、不溶性微粒、细菌内毒素等。针对不同的药物制剂种类,需要考察的项目也有所不同,例如干混悬剂应重点考察粒度、再分散性、沉降体积比等;带有刻痕的可分割片剂,应重点考察分割后的片剂含量均匀性。稳定性评价以制剂的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与生物稳定性为衡量标准。目前,我国药物制剂普遍将重心放在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上,注重对药物质量与有关物质含量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药物制剂的基本性能、稳定性以及临床前评价,最终确定制剂的处方。

2化学药物制剂研发过程涉及的内容

制剂研究的三个基本要求分别是稳定、安全、有效。而现阶段化学药物制剂多以复方为主,其作用较为多样化,影响品质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因此,药学的研究必须全面、系统地开展,方可获得最佳的方案。

2.1制剂工艺

制剂工艺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处方与剂型的选择、药材品质的评定、工艺路线选择与包装的设计等。处方的选择应以精炼为原则,每个处方中设计的重要成分应尽可能少,因为重要的成分越多,越容易忽视主药的作用,导致疗效不准确。中药制剂中的辅料具有“药辅合一”的特点,辅料选用是否得当会影响到主药的药效。除此之外,制药的过程中必須做到剂量与配伍的准确,此两项是患者获得治疗的基础。理想的药剂不仅需要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也一定要尽可能小,但化学药物制剂中多用随证加减的药方,但这并不影响原有药方主药的固定。另外,制药时还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工艺条件为药剂选择恰当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且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剂型中多以改变有毒或有效成分的“态”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2.2给药途径的选择

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多种形式,不同的给药途径导致药物吸收速度与生物利用度均不同,甚至药效表达与毒性反应也不一。实际上剂型的多样化决定了给药途径的不同,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对于药物特别是对于含有毒性的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制剂稳定性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要严格把控,还需要注重药剂的稳定性,其可影响药物的保存管理及使用。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的保质期一般为1年,糖浆剂、酒剂则为半年到1年半不等,因此医疗机构在制药时必须进行稳定性试验,按照各自剂型的保质期确定药剂使用期限,以保证药剂本身药效的稳定。

3加强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变更管理的有效建议

3.1制定科学的参考指标,完善化学药物制剂的前期处理工作

化学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其他制药研究相比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为化学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化学药物制剂中含有较为复杂的成分,并且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因此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数据不足,存在薄弱环节。并且针对化学药物制剂的研究中,有效、无效成分的划分并未明确,这无疑给化学药物制剂的生产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因此通过加强对化学药物制剂成分的研究,有利于为化学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时,应该加强实验室的数据测定,同时注意观察各方面的反应现象,从而形成统一的文字说明,并根据这些说明制定出科学的参考标准,以便各个化学药物制剂生产企业参照相关规定改进生产工艺,从而通过规范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3.2加强过程分析

药品的周期中,管理人员需实施微生物分析、技术化学过程分析等,强化风险分析,从而确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风险,并对风险控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

3.3加强对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以提高生产技术,确保制剂质量

虽然目前化学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化学药物制剂的研究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在化学药物制剂的市场上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针对化学药物制剂的检测指标尚不明确,对于某一种产品的生产指标也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甚至有些化学药物制剂中所含有的毒性成分也没有相关的具体指标进行规定,除此之外,一些化学药物制剂中含有的重金属成分也没有明确的含量指标进行限制。众所周知,如果长期摄入重金属,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而对于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也没有统一的依据可供参考。由此看来,化学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强对质量的监控工作,并且尽快对于一些毒性成分和重金属成分做出明确的指标规定,同时针对一些特殊药物也需尽快出台相关指标,以确保化学药物制剂的生产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符合人体安全标准。

3.4推动药品保护制度落实,提高制剂质量,加强制剂成型的研究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不合格并非某一方面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尤其是一些生产年代较为久远的药品,由于长期生产过程中未对其做出新的质量规定,因此其生产工艺未必符合现代药物生产的标准,需要从新的角度对其生产工艺做出新的规定,从而使其更加科学和稳定,有效提高其质量控制。化学药物制剂保护制度作为一种新型制度,对于制剂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药物向相关部门申请该制度保护,从而获得某个化学药物制剂的专利权,使其在市场上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质量的控制也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各个药品生产企业在此背景下可以更加专注地对药物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使化学药物制剂市场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化学药物制剂生产的过程中,若出现质量风险问题,则会对药品的质量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造成影响,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制定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案并实施,以此将化学药物制剂的质量提高,保证药品的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超,李彬.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GMP实施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2]陆仕华,韦莹莹,韦广辉,等.跟踪检查广西壮族自治区31家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后的缺陷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7.

猜你喜欢
处方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医生在线开处方还须加强监管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北美武器公司工艺转轮手枪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