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2018-10-21 10:06杨晓芳
大东方 2018年7期
关键词:设施群众服务

杨晓芳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厘清政府、社会、市场的各自职能定位,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真正建立网络化覆盖、高效能运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创新模式,改进财政投入方式

一是要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文化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文化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二是要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图书馆新书购置、文化馆组织文艺、博物馆书画展览和文化讲座等活动。支持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

三是要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强化政策支持文化单位深化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制定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补助方案,确定经费补助标准,保证单位免费开放后正常运转。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方式。将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确定财政投入的重要依据,实行按项目拨款和以奖代拨,逐步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的无偿投入转为国有资本金投入,推动国有文化资产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引导转制单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多措并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以投资建设的形式,建设民间文化文化设施,如民间博物馆、剧场等,以“民办政扶、民享政补、民营政管”的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出台政策,激励企业和个人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捐赠。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企业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各类文化场馆设施,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既提高企业文化设施使用率,又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是要引导社会力量运作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实行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市场经营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实现政府、企业、群众、社会的多方共赢。鼓励企业、民间组织或个人投资举办或参与运作公益性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探索调动民间资本冠名赞助公共文化活动的途径,多渠道筹措文化活动资金。

三是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组建专业性的文化演艺公司,采取“政府采购、公司运作、全民享受”的服务外包运行方式,放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资金扶持、等级评估、指导培训、培育精品等方式加大对基层业余文化团队的扶持和激励,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活动。引导一批有文艺专长的业余骨干和热心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志愿者组建文化义工队伍,配合政府主动介入基层各项公共文化服务。

三、因地制宜,贴近群众实际需求

一是要实现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深入实施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电影放映文化惠民等工程,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要优化升级文化服务设施。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程,高质量建设一批基层文化设施。创新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服务月”、“文化大集”等活动,对农村文化大院、文化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对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档次。

三是要繁荣丰富文化服务项目。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文化惠农等文化服务活动,给群众送去实实在在的“文化大餐”。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组织演出团体 “送文明、送艺术下乡”。举办市民、农民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进社区”等群众文化活动,保护传承民间优秀文化艺术品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奖励扶持等措施,引导各社区、各乡镇建立特色舞蹈队、秧歌队、庄户剧团等,不断开启群众文化生活新风尚。

四、与时俱进,创新服务供给手段

伴随文化传播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文化接受习惯也呈现新的特点。应立足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具体实际,积极探索集中配送、连锁服务、流动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跟不上的问题。尤其是要抓住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网络剧场、“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新兴文化服务平台,努力构建数字化的现代公共文化供给网络。

一是要建设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整合现有人力资源,成立专门的网络文化传播和服务机构,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体,结合“三网融合”工程,依托既有的政府网站、文化部门网站以及地方网络社交平台,及时更新发布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引导群众参与健康的网络社交活动,并吸纳民间网络文化人才参与本地网络文化建设,形成良好互动,主动抢占网络文化传播阵地。

二是要积极利用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供给文化服务。在手机用户大幅增加,手机服务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立足群众文化社交活动的新动向,积极利用手机QQ、手机博客、手机微信等新型的自媒体平台,创新方式,创作和发布适合手机用户享用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改变传统的人力文化输送为网络输送,节约文化供给成本,提高文化供给效率,扩大文化供给覆盖面,实现文化供给的与时俱进。

三是要延伸拓展文化服务渠道。立足社情民意,及时调整文化服务策略,对传统的文化服务供给手段进行创新提升。发挥广播、电视传统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开办广播电视新闻栏目,以群众的视觉切入,镜头对准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疾呼民生,为群众答疑解惑,为广大百姓提供资讯服务。实施党报利民、信息惠民工程。创新党报党刊的发行方式,实行网络发行,掌上阅读。不断增强党报党刊的可读性,适当嵌入便民惠民服务窗口,开设各种专栏,向社会发布各种招工用工、招商信息等。改变过去单纯文化服务为适时文化技术服务,根据群众所需,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技术下乡、进社區、进学校等活动。改变过去“送什么看什么”为“需要什么送什么”新服务模式。

(作者单位:张北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设施群众服务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设施农业文摘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