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与人和自然的联系

2018-10-21 18:28胡裕琦钟忆宁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然建筑

胡裕琦 钟忆宁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与人和大自然的联系,研究建筑与人和自然是如何相互影响与协调的。文章结合对木心美术馆的调研,分别从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提出笔者对于未来建筑设计的想法。

关键词:建筑;人;自然;木心美术馆

一、引言

木心美术馆位于乌镇,馆中陈列的是木心先生遗留的一百余件绘画作品和五十份左右文学手稿。笔者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木心美术馆收藏了木心的过去,与木心先生密切联系,同时,它又与江南水乡相互融合,既有情感,又有空间层次,是一个值得尊敬学习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座建筑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人、建筑以及自然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建筑与人

木心的一生颠沛流离,他是个作家也是个艺术家,在他成长的岁月中,因为时代的原因,他拘留下放,异国漂泊,诸多的经历使他是一个内心复杂细腻并且坚强的人,对艺术从未放弃过追求,木心美术馆也因此有了木心的坚度和柔软。

从入口进入美术馆,回头望向走过的栈桥,山水天色融为一体。玻璃幕墙将室内与室外分隔开来,远离了外界的喧嚣。站在大厅之中,天窗带来的光线使室内的竖向灯光与玻璃的反射模糊了边界,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孤独感,跟随这种孤独感,便开始走进木心先生的内心。

在与木心先生讨论美术馆的设计时,木心先生只提了一个要求,在这个美术馆里,他的画和作品能有一个很好的呈现。由此,美术馆将展览的空间和路线结合构成一段经历,形成很多个不同的体块空间相互交错结合,形成了一条复杂的流线,空间之间的转换富有戏剧性,让我们在游览的同时能体会到木心先生生活的不易,也能感受到他作品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木心喜歡黑暗,黑暗中点一根蜡烛,火苗带来希望。美术馆的内部空间较为昏暗,给人压抑的感觉,并通过微弱的灯光与部分自然光线引导人们前进的方向,感知时间的流逝。随着楼梯在展厅之间穿梭,光线明暗交替,生命永远在循环。深长的旋转楼梯下侧,转身便是水庭院。水庭院的存在给地下空间带来了足够的光照,也瞬间豁然开朗,哗哗的流水声仿佛突然回到世俗之中。

生命时时刻刻需要自由,犹如建筑,如果没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建筑就没有活力。木心先生崇尚自由,空间昏暗但一定要有开放的地方,馆中二层通高的大台阶阅览休息阅览室就是自由空间,可以在这里阅读,休息,与陌生人交流。

美术馆的室内室外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在上面带上木纹,既把乌镇木和粉墙元素融入设计,也暗示了木心先生笔名中的木。这使得整个建筑远看粗犷,近看却有一种别样的细腻,把木心先生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带入了建筑之中,优秀作品可以被无限放大。

木心美术馆最能吸引人之处即是木心本身。它汇入了木心先生的思想,情感与人生经历,不只是建筑,更是木心先生的写照,把已经离开的老人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给我们。

三、建筑与自然

一个建筑的产生一定要与自然呼应,要与环境有所交集,才能不突兀[1]。木心美术馆在乌镇这个传统的江南水乡,自然和当地文化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

整个建筑是由现代简洁的方盒子串联起来,体块之间相互错落,与乌镇的传统形成了对比,但由于大部分空间都位于地下的缘故,整个建筑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相反有一种浮在水面上的感觉,其暖灰的色调也与水乡朦胧的气息吻合。

通过体块间的交错,使室内与室外的风景有所交集,在行走的过程中,大片的芦苇与水景不停地交替引入眼帘,休息室与阅览室采用了大片通高的玻璃幕墙,将窗外的水乡景色和院子中的枯山水框入窗中,人们坐在室内看着窗外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达到与景交融,移步异景的目的。

在乌镇,有的是河岸旁的民居、街道、小桥、乌篷船,在设计美术馆时,引入了很多中国传统的空间设计方法,水是自然的载体,也是水乡的特征之一,与水的结合是美术馆最基本的考虑,有了水就有了生机。通过栈桥进入美术馆,以迂回式的廊子将各个体块沟通起来,蜿蜒曲折,展现了一种运河与街道的关系,像漫步在水上画廊一般,最终水景庭院将水引入建筑,十分震撼。

展厅部分的光线是昏暗的,但走廊与公共活动空间的照明需引入自然光线,人们在行走的时候能有对光与影的感受。美术馆的走廊几乎都采用了大片的百叶窗进行采光。当外部阳光打入时,走廊上,墙面上就会形成有韵律感的光影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会产生偏移,时间突然停止,带来过去与现在碰撞在一起的不现实感。这些光线也是黑暗中的木心先生满怀热情的文学与艺术的意象。

让自然进入美术馆,让美术馆中的人能时刻感知外面的世界,建筑与自然达到了一种平衡。在木心美术馆中行走,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会有寻找与发现惊喜的过程,也有对木心先生压抑沉闷人生的感同身受。美术馆中运用的设计包含中国传统手法,运用的元素也取材于水乡,虽是个现代建筑,但与传统文化融合得恰到好处。

四、总结

一个建筑是一个情感的载体,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情感的融入必不可少。木心美术馆承载了木心先生的一生,承载的是木心先生对于生活,对于艺术,对于故乡的思考,建筑师通过光影,水,清水混凝土等建筑语言来进行叙述,将情感的表达发挥到了极致[1]。

与其说是建筑与人的联系,不如说是建筑与情感的交合[2]。建筑可以是一段经历,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仅是一个载体,但一个好的建筑区别于其他的依据就是有人的情感汇入,一个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建筑更是应该以人,以情感为根本,去创造空间,在作品中倾注思想,让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建筑师想要让人们记住的压抑与希望,并发自内心的拥有怀念之情,此时建筑就不再是建筑,而是一项伟大的艺术[2]。

通过了解木心美术馆这一作品,笔者认为,在设计一个建筑时,不应该再是一个空洞的壳,也不应该用那些牵强附会的理念修饰它,而是要真正地将情感带入建筑,将自然融入建筑。

参考文献:

[1]孙彩玉,苏海东.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看人与自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0):76-78

[2]李凤舞,李国辉.中国建筑理论中的人与自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6(04):18-22

猜你喜欢
自然建筑
建筑与数学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