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玉华
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栽插面积和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南方水稻种植产量很多,但东北水稻以期独特的地理优势,加工出高质量大米被广泛认可。近年来,病虫害是影响东北地区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想要优质高产的水稻,赢降低或规避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本文对东北地区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东北地区水稻虫害的发生及防治、东北地区水稻病害的发生及防治进行分析。
关键词:东北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
一、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主要是白浆土、盐碱土等,在淡水资源的灌溉下成为水稻产田。白浆土和盐碱土的土质比较粘重,盐碱烦人含量很高,导致种植旱作物的产量低,但灌溉后的水稻产量非常高。由于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决定水稻的种植区为半湿润早熟的单季稻作区。
2.东北水稻的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主要包括对种子的选择、种子的处理、苗床的处理剂育苗和播种阶段。由于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类型,决定水稻种子的类型选择农林314和农林315型号的种子,还应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中颗粒不饱满、有严重病虫害的种子挑出,将所有饱满无病虫的种子放在太阳下晒,然后在进行消毒,用含有1%的石灰水将种子浸泡两天。应注意在进行冷水的侵泡,每天都应将种子中的水换干净,然后对种子进行催芽,将稻草铺在底部,将种子用温水侵泡后放在稻草上,盖上塑料薄膜进行催芽,还应注意控制温度,然后进行育苗工作,沿着东西进行铺设,中间用排水沟隔开,定时对水稻苗施肥。然后再进行播种,播种行距在20cm-30cm之间,株距在13cm-23cm之间。水稻种子覆盖土厚度为0.5-1cm之间,可以用小拱棚将膜覆盖住,将膜铺平盖全。
3.科学灌水
在营养生长阶段,田间保持浅水,有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使田间尽快形成高产所需的群体基础,促进分蘖生长。当田间群体达到高产群体的80%时开始晒田,以控制分蘖的发生,促进已生分蘖的生长、成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减轻纹枯病的为害,增强植株高倒伏能力,延长生殖生长时间,促长大穗。在幼穗分化开始前及时复水,保证穗分化阶段水的供应,此时缺水会严重影响水稻穗分化,造成严重减产。复水后坚持间隙灌溉,保证灌浆阶段子粒充实所需水分,直到蜡熟期方可断水。
4.合理使用农药
不使用对米质污染的剧毒和强烈内吸性药;在稻米中最终残留量控制在最低量,不准超过规定标准;不可在临近割前用药,尽量采有利于防止和养活污染及降低残留程度;坚持以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农药用量;坚持早防早治早除。优质稻多数后期绿叶面积大,植株糖分含量高,易受病虫危害,抽穗始期和齐穗后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同时,在病虫害的防治药剂选择中,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残留期短的药剂进行防治。
5.适期收获
合理干燥成熟后应及时收割,十成黄(完全黄熟)收割,注意不能早收,早收会影响产量和米质。迟收超过15d,则糙米光泽度差,褐米及碎米率提高。晒谷不要摊厚了,要勤翻动,保证干湿度均匀一致,以提高加工质量。
二、水稻种植管理
1.对水稻种植环境进行改造
水稻的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对于种植水稻的土壤而言,需要有一定的养分但不宜太高,养分含量过低易造成稻谷“空壳”,而养分过高则会造成“青苗”,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次,种植水稻的土壤酸碱度要适中。汞之类的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造成水稻内有毒元素富集,对食用水稻的人群造成巨大伤害。此外,种植水稻的区域内空气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含量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空气中所含酸碱物质也会对水稻作物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2.选择最优的水稻品种
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水稻品种很多,而且各有特点。在选择水稻品种过程中水稻的产量是首要考虑因素。除了水稻的产量,水稻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是考虑因素,一般而言泰国大米品种和中国东北大米品种的口感较好,营养价值也比较高。此外,水稻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是水稻种植人员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3.对所选水稻种子进行“发芽”处理
在确定好水稻种植品种后,需要对所选择水稻种子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抑制水稻种子的呼吸作用,使其在发芽时能给胚芽提供足够的营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曝晒,一般为曝晒2~3h,这个过程是保证水稻种子内的水分含量,不能使水稻种子内水分含量过高,否则水稻种子会提前发芽,也不能使水稻种子含量过低,否则将会影响水稻种子的活性;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和清洗,然后将水稻种子浸没在小溪或池塘中1~2d,诱导水稻种子发芽。
4.培育长势良好的水稻秧苗
水稻秧苗的培育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水稻秧苗的数量和水稻秧苗的长势直接影响着水稻移栽的效果。水稻秧苗的配置量需要根据移栽面积确定,通常每亩种植田需要消耗水稻种子量为:杂交水稻用量为1kg/667m2,常规水稻用种量2~3kg/667m2,一般会在计算的数量上增加一定的秧苗数量,以保证秧苗数量充足,不致因秧苗损耗导致无秧苗可补的现象;秧苗培育过程中,“秧田”(书面语为苗床)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主要有旱地和水田之分。
5.适时科学移栽水稻秧苗
水稻秧苗的移栽,是水稻种植技术的一个突破,是我国远古祖先的智慧结晶。水稻的移栽给了水稻第二次生命,能够重新调整水稻秧苗的密度,从而增加水稻产量。在水稻移栽过程中需要注意秧龄,一般正常的移栽秧龄为40~50d,秧龄不能太长以免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根系破坏对水稻秧苗造成伤害。移栽密度通常依据种植环境而定,光照时间、强度、方向都会影响移栽密度,一般而言,水稻移栽密度为四到六万株。
6.对水稻进行日常看护
对水稻进行日常看护是水稻种植管理中最繁琐的工作,水稻日常看护,需要定期对水稻进行除虫,需要定期调节水稻田的水分含量,有时需要对稻田进行暴晒,有时需要蓄水保持水分。在花期还需要积极为水稻进行授粉辅助。此外,还应当科学合理地对水稻田进行施肥,保证秧苗的营养。最后就可以收获稻谷,并进行暴晒除水,收入仓库保存。
三、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1.基本防治原则
種植人员要借助科学的原则,来给水稻施加病虫害防治药品,种植人员需要优先使用物理方法,主要是因为虽然化学方法的防治效果更好,治理速度也更快,但是会对水稻本身产生影响,因此种植人员还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采取无公害防治方案,确保水稻的基本产量与健康程度都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
2.病虫害分析以及防治方法
种植人员首先需要对东北区域的特殊病虫害问题进行研究,由于东北区域的气温比较低,气候较为寒冷,因此给水稻作物带来的最大的影响病害是稻瘟病,稻瘟病不仅会对水稻的生长状态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水稻作物出现大区域绝收的严重后果,在对这种稻瘟病进行防治的时候,种植人员可以对水稻的穗以及叶两部分进行处理。当发现水稻田间已经出现了稻瘟病的病斑时,种植人员就需要开始进行防治,可以对具有可湿性的处于粉剂状态的三环唑药品进行喷洒,将其与水进行混合使用,同时也可以使用硫磺唑药品,其浓度偏高,为50%,喷洒周期为6天左右,采取连喷的方法。在破口期需要开展重点防治工作,增加喷药的次数。
结语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水稻病虫害频发,为了更好的提高东北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应加强病虫害预防工作和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工作,与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结合,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邰浩东.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初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2):332.
[2]任仕伟.浅谈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J].新农村(黑龙江),2014(12):93-94.
[3]汪佐荣.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