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松
摘 要:为寻找新的储量资源,老井复查发现具有勘探价值的荣5井区。荣5井区存在地层划分对比,构造解释以及油气分布规律分析等多个难题,转变思路,利用井震结合,储层反演以及动静结合等多个技术方法,在研究区进行勘探部署研究,发现荣5背斜圈闭。
关键词:地層划分对比;油气分布规律
荣兴屯油田勘探工作始于六十年代,自1993年至今属于递减开发阶段,急需寻找新的储量资源。虽然荣兴屯油田勘探程度较高,但仍存在一些游离在储量区之外的零星出油井点。通过老井复查,发现储量边界之外的荣5井沙一段和东三段都有一定的油气显示,而且处于构造低部位,高部位存在勘探增储空间。此项工作对荣兴屯油田乃至全厂的油气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1.1 地层划分对比
荣兴屯油田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复杂,地层划分与对比难度大。从荣兴屯构造运动进行分析,沙一早期发育火山岩,构造运动频繁,边界断层的扭张力将地层产状复杂化,研究区高低起伏,后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低部位接受沉积,高部位遭受剥蚀,具有填平补齐的效果,后沉积了较为稳定的沙一。到东营期,构造运动减缓,东三段稳定沉积在沙一之上,在沙一段剥蚀区地层与上覆东三段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为沙一段与东三段的分层界线。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荣兴屯构造运动,在全区范围内识别出不整合面,通过时深转换,计算出单井东三段底界深度,再根据录测井资料进行单井校正,并多井对比,保证分层的正确性,最终完成全区分层方案。针对勘探部署区已钻井荣14-28井的沙一段出油层S1Ⅰ和荣5井沙一段出油层S1Ⅱ,井震结合在地震剖面上标定为强反射特征,并在局部范围内可连续追踪。
1.2 构造特征
通过精细构造解释以及地层对比确定研究区地层产状分布及断裂系统展布。研究区主要有两组断裂系统,一组沿北东向展布,一组为近东西向展布。其中西部边界断层是北东向展布,控制构造格局的驾掌寺断层,为一级逆断层,其他断层为次一级正断层。研究区整体构造主要由3个背斜,2个鞍部组成,荣5块和荣15-37块为相对完整背斜构造,荣28块是受断层切割的断背斜鼻状构造。本次勘探部署研究的荣5块东三段底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背斜构造,圈闭面积0.56km2,构造高点位于荣111-24井东北部,高点埋深1880m,幅度50m。
1.3 储层特征
东三段储层为泛滥平原环境的分支流河道砂体,砂体呈条带分布,横向变化较大,多呈透镜体状。平面上单砂体叠加厚度相差不大,平均厚度为92.7m。一般厚度70-110m,荣5井区砂体较厚,在80米以上,其中荣5井达128.8m厚。岩性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其次为含砾砂岩、砂砾岩。岩屑成分中石英含量为33%~38%,长石含量为32%~39%,含20%的火山岩和变质岩岩屑。粒度中值一般0.05~2.0mm,分选系数2.5~4.0。,胶结类型以孔隙-接触式为主,胶结物以泥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10%左右。沙一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相分支流河道砂体,物源主要来自北东方向,岩性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内部发育火山岩。岩屑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石英及长石含量各占40%左右。粒度中值一般0.05~0.25mm,分选系数1.15~2.5,胶结类型以孔隙-接触式为主,胶结物以泥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5%~10%。
2 油气分布特点及油藏类型
研究区储层广泛发育,荣28到荣15-37井区构造高部位油层厚度在40m以上,从高到底油层厚度减薄,到鞍部最低部位没有油层分布;南部被两组断层分隔形成的断块都位于构造较高部位,油层厚度都在20m-60m,同时油层边缘并不是完全平行于构造线,而是切割构造线,说明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其次受岩性影响。从研究区生产井的开采现状看,高产井主要位于背斜和单斜构造的高部位,到低部位产量明显减少,同时在构造高部位也存在个别低产井,也说明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其次受岩性影响。根据动静结合分析,研究区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气藏。
3 有利圈闭优选及部署建议
根据荣5井区油藏发育特点,即:构造-岩性油气藏,油气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在荣5背斜西翼构造高部位部署探井荣111-30井,并以200-270m井距部署5口开发井。
4 实施效果
探井荣111-30井成功实施,东三段到沙一段钻遇砂层211.4m,解释油层88.1m,气层17.4m。为荣兴屯油田东三段增加含油面积0.56km2,石油地质储量96×104t;沙一段增加含油面积0.45km2,石油地质储量62×104t。目前6口井已全部投产,平均单井日产油11.6t,日产水2.55m3,日产气4290m3,取得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5 取得的主要认识
①在荣兴屯油田复杂的地质现状下,从分析区域构造入手,确定东三段和沙一段的不整合面,在地震上进行追踪,井震结合完成全区地层划分对比。针对前人地层分层上存在的不统一提出了合理的划分意见,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正确的方向;②通过地质体刻画与生产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新发现圈闭进行成藏分析,明确荣5井区东三段与沙一段均为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油气藏。对荣5井区东三段和沙一段油气成藏规律的明确解析,充分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研究方式在复杂断块油藏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陈景山,陈昌明译.三角洲沉积与油气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