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要:本文将陕西某猪场发生严重腹泻的仔猪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仔猪黄、白痢粪便样品共计20份,并从中分离出了6株大肠杆菌。经过药敏试验后得出分离得到的这6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拉啶、诺氟沙星等药物最为敏感。可以将分离得到的菌群混合制成疫苗为产前的母猪接种,从而使其后代黄痢、白痢发病率降低。
关键词:仔猪;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前言
黄白痢和水肿病都属于仔猪大肠杆菌病。该疾病是因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所引发的肠道传染性疾病。黄痢在1周龄的幼猪身上较为高发,主要的症状是排便呈现黄色糊状。而白痢则在10至30天龄的幼猪身上较为高发,其粪便形态也多为糊状,颜色呈现出灰白或乳白,伴有恶臭。近些年,仔猪大肠杆菌疾病在各大猪场的发病率皆有所上升,严重影响了仔猪的成活率,限制了养猪行业的发展。且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亦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这与此前滥用抗生素的做法有密切关联,且针对该疾病的血清种类较多,为抗原康复带来不小的困难[1]。本文将陕西某猪场发生严重腹泻的仔猪作为研究对象,将患有黄白痢疾病的仔猪粪便进行收集和细菌分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下是具体的研究报告: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陕西某猪场发生严重腹泻的仔猪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仔猪黄、白痢粪便样品共计12份,并从中分离出了6株大肠杆菌。
1.2研究材料
研究中所用到的辅助材料包括培养基、药敏纸片、铝胶以及清洁级的实验小白鼠若干。
1.3方法
1.3.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采用无菌采集法分别对猪场内患有黄痢或白痢的仔猪粪便进行采样,样品数量共计20份,分别接种于麦糠培养基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放入温箱24小时后,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随后把挑选出来的菌落接种到普通的肉汤里面去增菌。具体的做法同样是,在37摄氏度的温控条件下,放入温箱18小时。完成以上操作后把培养物在麦糠凯琼脂平板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分别进行划线接种培养操作1天后再挑选其中的可疑菌落进行抹片和染色镜检。
1.3.2药敏实验
通过常规的纸片法对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链霉素等13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1.3.3 致病测试
选取6只实验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只小白鼠作为参照。将菌落纯培养物对实验小白鼠进行空腹注射。如出现发病小白鼠或死亡小白鼠,抽取其心血并进行抹片和染色镜检。
1.3.4仔猪黄、白痢菌苗制备
用无菌生理盐水制备成菌悬液,活菌的计数浓度是每毫升30亿,加入甲醛。然后进行灭活48小时,在此期间将温度始终控制在37摄氏度。完成以上操作以后再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和铝酸佐剂,直至菌液浓度降低到每毫升10亿。
2结果
2.1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所有培养出来的可疑菌株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6小时之后全部都都呈现出红色的菌落状态,而全部可疑菌株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培養基上的培养结果则全部为大小适中的紫黑色的或者是具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群。
2.2 药敏试验
由表1我们可以得知,全部分离菌都对头孢拉啶、头孢噻肟、诺氟沙星这几个药物较为敏感,而其他的药物产生了程度不一的耐药性。
2.4致病性试验
在本场实验中作为实验对象的6只小白鼠里面,总计有4只在接受注射后的24小时里死亡,有1只在接受注射后的30小时内死亡,剩余一只虽为死亡但出现发病症状。对照组中的两只实验小白鼠安然无恙,没有发病[2]。给实验中发病及死亡的小白鼠做了心血抹片和染色镜检,全部检查结果都显示为中等小杆菌。
2.4 仔猪黄、白痢疾菌苗免疫效果
将6珠菌群混合,并制备成铝胶灭活菌苗,然后按照每只5毫升的剂量为产前半个月的母猪接种。从实验的结果来看,该猪场中怀孕的母猪,在临产前的半个月接受菌苗注射的,所生产的幼仔猪的黄、白痢疾病发病概率都明显得到下降。
结语:
从菌群的培养结果来看,全部的6株分离细菌都是致病型的大肠杆菌。会对仔猪健康构成威胁。药敏试验表明,出现该疾病的仔猪可以通过头孢拉啶、头孢噻肟、诺氟沙星等药物对其进行诊治。此外,做好母猪的健康防御工作能够对该疾病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证明,为即将生产的母猪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菌苗,所生产的幼仔猪的黄、白痢疾病发病概率都明显得到下降。而值得注意的是,菌苗的制备须与本猪场的致病大肠杆菌血清种类一致,否则将无法达到预设的防治效果。仔猪依然存在黄、白痢发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杨作丰,宋淑英,高锋,等. 生猪养殖场仔猪白痢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J]. 饲料工业,2017,38(9):61-62.
[2]祖立闯,谢金文,姚春阳,等. 一例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 养猪,2017,34(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