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辰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个常见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生态意识薄弱、生产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求我们重视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又要求我们转变原有的环境管理模式,寻求一条新的环境发展之路。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今环境管理现状的介绍,在认真研究其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当下环境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我国未来环境管理模式向生态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生态环境管理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环境管理;生态管理;转变
1环境管理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管理体系构成
环境管理工作涉及的生活领域特别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已关乎环境管理目标的成功与失败。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清楚环境管理的体系构成,即弄清环境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由谁来监督、监督谁,如何监督的主要问题。根据我国的环境管理现状,总结如表1所示。
而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主要将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环境管理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管理手段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模式中,环境管理手段是系统构成的重要基础,其次要遵循环境保护原则,通过改革和发展,建立新的环境保护制度,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存在问题
环境问题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副产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毫无节制的从生态环境中索取资源,并将加工之后产生的垃圾、污染物排泄到环境中。在环境管理提出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开始采取措施对环境问题进行整治。但是提出的生产末端整治还是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造成现代环境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致使我国环境管理压力巨大。因此,如何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环境管理的最大效益,是人们想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2生态管理
2.1生态管理现状
生态管理是实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在环境生态管理的综合运用发挥各学科重要作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修复、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生态管理的具体认识尚不完善。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生态系统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以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对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景观格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迁徙过程、生态秩序进行研究,并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监测,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控管理。该种管理模式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2.1.2产业生态管理
这种生态学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采用经济学和生态學的相关理论观点,对生态系统的发展进行管理和调控。通过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生产和副产品的发展规律,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利用生态学的理念对现有的企业和产业链进行梳理,通过合理的规划,构建适合生态管理的产业链生态群。
2.1.3区域生态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主要采用的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农村、城镇和城市的环境管理,为实现国家、区域的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和理论支持。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强调如何以生态学的理论对一个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从而实现环境生态系统效益和功能的最大化。
2.2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是近几年生态管理的一种风险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从联系的、运动的整体的观点去说明生态环境问题。风险是指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其中不幸事件的可能性为“风险概率”或称“风险度”,不幸事件造成的损害为“风险后果”危险的程度。两者与风险的关系为“:风险=风险度*风险后果”
3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
环境管理和生态管理之间的发展是一步步的,大致经历的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受到环境威胁开始,人们主要采取生产末端处理的生产模式,到后来人们开始从生产源头避免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到现在开始试图从整个生产流程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生态管理的转变意味着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线性管理到非线性管理的转变。这种转变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是生态系统中的各部分相互连接、相互依存,促进经济体系的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生态管理模式在我国还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认清生态管理所注重的主要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生态风险的评估,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根据相应的风险指数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海热提,王文兴.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如松.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125—133.
(作者单位: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