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司利花
由于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长缺乏对预防接种的了解,导致未能及时对流动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无法起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的目的[1]。基于此,本研究就微信平台健康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及时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流动儿童19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年龄(3.26±1.95)岁。观察组男59例,女39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年龄(3.14±1.83)岁。比较两组流动儿童一般性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预防接种的常规护理措施,如接种前常规向儿童家长讲解接种疫苗的目的及配合要点,并告知下次接种时间;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注意事项,并观察10~15min,有无异常反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平台健康宣教,具体如下。①注册微信公众号。由3名负责预防接种的护理人员组成微信健康宣教小组,同时注册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接种基本知识、疫苗接种时间、健康指导和常见问题4大板块。②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应在流动儿童第1次预防接种后登记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监护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指导儿童家长添加微信公众号,使家长熟练掌握。③普及知识。定期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关于预防接种的知识(疫苗种类、接种后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以及预防接种的最新政策和法律,使家长正确认识预防接种。④护患沟通。告知家长在院外遇到疑惑时可在常见问题中查询,如查询无结果可在微信平台上提出,并由专业人员解答。⑤提醒预防接种。解释、说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了解每次预防接种的间隔时间,必须按规定次数和时间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和效果,并告知家长如未按时进行接种应及时补上;向流动儿童家长介绍设置预防接种时间提醒的功能,同时由固定的小组成员负责提醒家长进行预防接种,避免其忘记。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及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预防接种及时率 对照组、观察组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及时分别为85例(86.73%)、94例(95.9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及时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7,P<0.05)。
附表 两组流动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流动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发现,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接受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同时强化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2]。本研究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给予微信平台健康宣教,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及时率较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通过微信平台宣教,可使流动儿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降低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微信平台健康宣教,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可利于预防接种健康宣教工作的展开,便于对流动儿童进行健康指导;通过普及知识、护患沟通、提醒预防接种等措施,可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明确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并能提升预防接种及时率,减少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进行预防接种的流动儿童实施微信平台健康宣教,能显著提升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及时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