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格塑造与培养的有关探讨

2018-10-20 07:09华玉芬
知识文库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格人文中职

华玉芬

真善美是每一个人都应追求的人格境界,同时也是创造文明社会的基础特质。任何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都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同时对自我进行正确认知。本文围绕利用课程教材使学生感悟人文魅力、建立人格目标提升自身人格素养、在文中体验人生坚持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塑造与培养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在笔者看来,人类应该以“真、善、美”作为文明追求的目标。一个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以及正确的自我认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德智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学生。

就目前情况而言,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注重对文中某些字词的讲解,将一篇优美、通畅的文章进行分解,旨在让学生明白作者某些词句的使用方法,原本应该充满美感的课堂变得十分单调无趣,这种课堂缺失了德育和美育。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步形成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倘若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可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另外,由于语文学科的包容性比较广,因此也可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1 利用课程教材,使学生感悟人文魅力

在中职的语文教材当中,提到了许多人文雅士、英雄烈士的事迹或格言,这些文字的背后无一不蕴藏着巨大的人性光辉,对中职生的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地挖掘文章当中的人文因素,并富有感情地将内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其魅力,并将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以便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

2 建立人格目标,提升自身人格素养

纵观中职语文教材,里面关于人格素养的文章比比皆是,这些文章所透露出的精神力量,无一不让人动容。例如,楚国诗人屈原所撰写的作品《涉江》当中,豪迈的笔锋下可见屈原不为人知的愁苦,坚定的诉说也表明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尽管壮志难酬但屈原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屈原为追求理想坚持不懈的高贵品格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值得广大中职生学习,激励学生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学会热爱自己的国家。又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该诗意境十分宏伟,表面是在描述梦境,其实是反映了李白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权贵的蔑视。这首诗歌能够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不攀炎附势,在权贵面前不卑不亢,永远要保持初心。中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自己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人文素养,在课上富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分析这些文章的内涵,让其懂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将文中人物的高尚人格视为自己的人格目标,从而大力提升自身的人格素养。

3 在文中体验人生,坚持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正所谓文学便是人学,在中职生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人物,這些人物有着不同的形象,均具备了自身的闪光点或者不足。让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相当于让学生在书中体验了一回不一样的人生,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十分有利。经过鉴赏之后,学生可了解到人性的真善美,亦能体会到人性的丑恶。例如,在《威尼斯商人》一文中,鲍西亚人文主义新女性的代表人物,她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足智多谋并且深明大义,敢于和黑暗势力斗争,最终成功解救丈夫。通过解读这个人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励他们冲破束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另外一篇文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则刻画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人物陆虞侯,此人十分阴险狡诈,为了获得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认识到陆虞侯的卑鄙无耻,从而以此为戒,警惕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物,并且对这类人要敬而远之。中职生年纪尚浅,社会经验不足,通过阅读教材可体会到形形色色的人生,并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人格,这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格目标,鞭策自己坚持去追求理想型的人格。

4 结语

人格素养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最终极的思考和认知。语文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学科,其中汇聚了古往今来各类文人墨客的精华之作,它能够引领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并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之外,中职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和美育的培养,传达给学生更加正面、积极的人文精神,大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猜你喜欢
人格人文中职
以鸟喻人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