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
2016年我参与了新疆高考政治科目39(1)的閱卷工作,几天的阅卷工作让我体会了很多,学习了很多,也让我在阅卷后认真反思了自己的高考备考工作,并发现自己在备考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2016年新疆高考仍然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I卷。题目内容如下:
39.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抚平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本小题共12分)
与近三年高考相比,2016年政治高考试题整体难度不大,与往年持平。但非选择题问题指向更加明确,答案设计更加贴近课本贴近生活,体现了政治课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一变化在本题当中体现尤为明显,同时这一变化也可以为今后的高考复习备考提供有益的方向指导。
3.7万余份考卷,39.(1)的除零平均分为5.16,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分数,说明学生在此题上的分值并不高,也说明师生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2016年的政治高考卷(全国新课标II卷,下文同)来看,高考题主观题命题指向越来越清晰具体,引起学生思路分歧的空间也越来越窄。以本题为例,问题中明确提出要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十八洞村的扶贫实践,而没有使用“辩证法有关原理”“对立统一原理”这样相对模糊的提问方式,使得学生审题、思考、总结答案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但是遗憾的是,学生并没有因此而轻松获得高分。此题高分考生少、平均分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治主观题审题应该一审问题,根据问题把握材料、理论、角度、主体、分值等方面的限制性要求,提炼问题信息,分析设问,挖掘设问内涵,寻找解题思路。二审材料,根据问题寻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很多考生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紧,粗略浏览问题后就匆忙下笔答题,使得要么因为没有准确理解题意导致跑题失分,要么因为没有全面理解题意导致答案要点不全。避免这种问题,要在平时的备考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思维方式,主观题一定是从审问题开始,在审问题的过程中要划出关键词。关键词包括知识限定(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中哪一本书的知识)、原理限定(是哪本书的哪个模块或哪个原理)、问题限定(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主体限定(是政府、个人、企业、国家、政党、国际组织还是公民),每种限定词对答案的内容、立意、高度要求都不一样,快速找出限定词,并根据限定词结合材料组织答案才能提高答题效率。39.(1)空白卷以外的低分卷,问题首先就体现在审问题题这一环节,很多考生不是就问题去回答,而是就自己已知知识去回答,罗列很多与问题无关知识,东拉西扯,不得要领,既占用了空间,也占用了时间。此外本题很多考生将题目解读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而非“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两字之差,使得答案偏离题意,最后影响得分。在审材料时要分析材料思路、中心语,从材料中找出可以用于回答问题的内容,并将其与原理有机结合,避免原理和材料两张皮,而不是机械搬用材料。从改卷过程来看,学生对不能有效利用材料,或者照抄材料,或者对原理与材料的结合并不熟练,结合方式较为生硬,均影响得分。如很多考生能够写出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能够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但是却不能从材料中最后一句‘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这句话中看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并将这句话用在答案中,反而是将材料中其他细枝末节无关问题的内容罗列在答案中,使得答案无用又啰嗦。
第二方面是答题过程中存在问题。这一环节的问题又分为①组织答案不规范,缺乏逻辑性,缺乏调理,思路混乱。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应该遵循“原理+材料”的组织方式。一开始就写出原理,亮明观点。39.(1)参考答案可以清楚看到这一思路。而很多考生的答案没有原理只有材料,或者原理和材料随意穿插组合,毫无逻辑层次可言,答案混乱随意,信马由缰,不讲章法。这一问题反应出这类学生缺乏起码的语言素养,未能从平时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出正确的语言素养和思维习惯。遗憾的是语言素养的缺乏很难通过短短的高考复习就得到弥补,而是从小积累的结果,到高考复习的时候即使发现问题也已经积重难返。②答题语言不规范,习惯用生活化语言呈现原理,而不是用术语或书面语。这一问题反映这部分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平时学习不求甚解,既不能准确记住原理,也没有准确理解哲学原理,更不能正确运用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在说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时,有学生将“矛盾普遍性”表述为“矛普”,相应的将“矛盾特殊性”表述为“矛特”,将“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表述为“矛普寓于矛特”,或者表述为“矛盾普遍性孕育于矛盾特殊性”,其他还有“欲与”“育于”“予以”“禺以”等说法,又或者将原理表述为“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等等原理表述错误不一而足。对于老师来讲,哲学原理的讲解很关键,规范的表达应该从老师开始,另外恰当的举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但不能让事例喧宾夺主淹没原理,有些学生听完哲学课没记住原理,记住了事例,就是因为老师对哲学原理的讲解不到位,对事例和原理的结合不到位。因此老师平时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用恰当精准规范的语言表达原理,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原理。此外,在平时复习时应该始终强调基本功,让学生熟悉教材,立足教材,对书本原理的准确识记和正确理解是提高答题效率的前提。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提高复习难度,更不能用偏、难、怪题去干扰学生思维,使学生误入歧途。③书写不规范。随意连笔,字体过大或过小,或者忽大忽小,或者涂改严重,这些问题都导致试卷字体难以识别,使阅卷老师难以从考生答案中发现有效信息,这一问题也是影响考生得分的重要因素。
从这次改卷来看,包括本人在内的广大老师在平时复习中最容易做的无用功有这几个:①是大量的做题,天天考试,美其名曰: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让学生把考试当成喝水吃饭一样”让学生不怕考试。而从实际效果看,复习中适当做题是必须,但大量做题就是对学生和老师严重的资源浪费,特别是把宝贵的时间用在重复的题目训练上就更没有必要了,另外大量的做题和考试还容易让考生对包括高考在内的考试形成“厌考”心理,从而应付考试,敷衍了事。②考试时,偏、难、怪题不可取。从近三年政治高考来看,题目难度适中,与往年相比试题难度起伏变化不大,紧扣热点,关注时事,关注民生,命题语言更加明了清晰。因此没有必要在复习中花大量时间去做偏、难、怪的题目,而是应该在复习中不断让学生理解教材,精读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材,强化基本功,这样才能让考生复习方向更加集中明确。总之,练习和考试都不求多,要求精,要練完,考完就讲,讲解要有时效性。讲完就组织师生反思,老师反思试题质量如何,是否有效,是否能准确反应学生问题。学生反思差距和问题。
综上所述,要实现有效备考,在复习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树立大文科思想,文科科目具有相通性。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学生将不具备应有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缺失会使学生无法学习任何科目,语言素养的缺乏使学生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也就不能让答案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了。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存在联系,可以互相印证。构建知识网络不仅是针对本学科而言。做一名合格的政治老师,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建立广泛的兴趣。政治是所有学科中时代性最强的科目,老师和学生都要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才能更好适应高考。此外,原理的听写、每节政治课的时事播报、让学生收集错题,写错题集、每次考试后的师生共同反思,都是复习中可以坚持使用的有效方法。
高考既是对学生的考查,也是对老师教学的考查。对学生的考查包括知识、思维、理解能力、基本素养,为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应对高考的知识、方法、技巧,也要通过平时的教学和复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习惯与能力能使考生终身受益。高考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时代给教育提出了更多任务,这些要求和任务都需要通过老师来落实,作为一名老师,要帮助学生应对高考,老师也要不断在工作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率,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