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 杨彦军
摘要:“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服务和随时可得的智能设备所构建的泛在混合学习环境正在改变着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为协作创新工作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促使混合式协作学习实践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的适应程度,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成长过程,分阶段提出了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设计要点,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混合学习环境;协作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8-0109-04
● 引言
自1969年国际互联网诞生后,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技术和Web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主体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技术全面重塑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形成了现代人类生活得以展开的宏大“技术场域”,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服务和随时可得的智能设备所构建的泛在混合学习环境(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BLE)正在改变着教育教学实践领域[1],使学习者能够在跨多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连续性,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的协作创新机会。[2][3]因此,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协作学习以及混合式协作学习近两年来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4][5][6]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BCL)是在面对面协作学习的基础上,经由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协作学习类型,是协作学习发展的最新阶段。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本质是发挥混合学习环境的各种有利因素,创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者在共同体中联通现实时空和虚拟时空进行协作交互和协同发展,以优化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成效。[7][8]本文从学习者对混合式协作学习的适应角度出发,分阶段阐释了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设计要点和具体实施过程,是对混合式协作学习实践的一种有益探索。
● 混合式協作学习的设计
混合式协作学习并非从一开始就能按照预想顺利地进行,这是由于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环境的适应、对协作学习的掌控,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协作学习设计也要分阶段进行。
1.适应阶段
适应阶段是混合式协作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研究开展最为困难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中,需要将学习者从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传统学习方式中迅速剥离出来,使其至少在形式上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由此可知,适应阶段是学习者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新型学习方式的过渡期,学习者面对各种改变都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各项活动的实施也都面临诸多难题。此时,不论是协作学习的深度,还是学习共同体所应具备的关键特征,抑或是两个空间相融合的程度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在适应阶段,要建立混合式协作学习的一些基本制度,使学习者至少在形式上和行为上发生一些改变。适应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
首先,初步适应混合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尽快适应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为此,需要根据学生的特征来考虑协作学习平台的选择,帮助学生熟悉协作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并引导学生较为熟练地使用网络协作平台的各项功能。
其次,初步建立协作小组机制。所有学习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为每个学习小组初步建立协作机制。虽然协作学习小组不等同于学习共同体,但是,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协作学习小组并超越协作学习小组的。协作小组机制要考虑协作学习小组的创建、成员角色的分配以及小组学习评价方式的建立。
最后,公开陈述观点,共享信息资源。长期以来学习者已经养成了独自学习的习惯,认为自己的学习与他人无关,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与同伴交流学习的意愿。因此,在适应阶段要鼓励学生打破以往在课堂上的沉寂状态,敢于在协作平台和课堂中“出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各自的学习体验,共享有益的信息资源。学会共享是协作学习活动的重要开端。
2.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是混合式协作学习开展的第二个阶段。经过初始阶段的实践,学习者已经对混合学习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也在初步建立的小组协作机制引导下使小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且能够在协作学习中共享信息、表达观点、聆听观点。然而,总体来看,适应阶段的混合式协作学习仍处于肤浅的学习水平,需要推动混合式协作学习由浅层向深层发展。成长阶段的设计要点有:
首先,要充分发挥两个空间的各自优势进行学习。混合学习是研究者在深入分析面对面学习与完全在线学习各自优劣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混合学习环境的两个部分,即面对面学习环境与在线学习环境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因此,在学生初步适应了面对面学习环境与在线学习环境相结合的前提下,成长阶段要发挥两个空间的各自优势来安排特定学习活动。
其次,鼓励成员之间相互介入、积极参与,形成团队意识。相互介入是共同体中成员关系的一个标志,也是共同体区别于小组的关系特征。就如同一个班级只是具备了形成共同体的潜在条件,但它并没有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只有当班级成员围绕共同的活动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相互介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得到彼此的支持时班级才成为一个共同体。因此,本阶段要在已形成的协作小组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成员之间的相互介入关系,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最后,通过冲突与协商的过程,形成观点之间的交互与联结。协作学习的核心在于成员之间经过冲突与协商的过程,为不同的观点交互提供充分的机会,在每位参与者对相关议题有了充分认知的状态下,发展出公共知识的过程。在成长阶段要引导冲突与协商过程的顺利进行,形成观点之间的交互,最终促进小组公共知识的生成。
3.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混合式协作学习开展的第三个阶段。经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小组成员在相互介入的关系中,经由观点比较、冲突解决和论证协商的过程达到了组内深度互动与协作建构的状态;同时,面对面环境与在线环境中各有侧重点的活动安排,使学生能够熟练自如地往返于两个空间,深刻体会混合学习环境的优势,为空间的融合做好了准备。因此,发展阶段要在成长阶段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及时做出调整,促进混合式协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发展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
首先,在相互融合的空间中开展学习活动。发展阶段学习活动的安排不再强调面对面环境与在线环境的明显区分,而是学生根据当时的状况与学习的需要,及时方便地穿梭往返于线上与线下相互交织、无缝连接的空间中以促进协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继续保持组内凝聚力,同时开展组间合作。要继续保持组内的凝聚力和相互介入关系,为新一轮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同时,正确处理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在小组共同体的基础上促进班级共同体的形成。
最后,拓展协作学习的范围,达到共同建构的状态。使协作学习突破由六人组成的小组范围,推动小组之间的相互激发与相互借鉴,在小组作品共同完善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共同建构状态。
● 混合式协作学习的实施
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协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混合学习环境自身的特征、在线环境和面对面环境对协作学习支持的侧重点,以及师生活动在线上和面对面两个空间的安排。混合式协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内部的灰色区域表示线上空间,外部的白色区域表示线下空间;方框表示已经通过语言、文字外化了的个人观点和小组作品,椭圆表示还没有被外化的个人理解和小组观点;带有方向的箭头表示信息的流动;T代表教师,SG代表学生小组。整个图示表示的含义如下:
(1)协作学习的过程由信息共享、冲突协商、作品创作和小组反思等四个环节组成,但四个环节的完整实施并不意味着协作学习活动的完结。相反,协作学习是由这四个环节推动而形成的循环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第一,信息共享环节是协作学习活动的开端,在信息共享阶段需要达到两个小目标:其一是资源的共享,包括教师共享的资源和学生共享的资源;其二是观点的共享,主要是组内成员观点的共享。第二,当多种观点和多方资源同时在小组内部得以表达与呈现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认知冲突及观點冲突,此时便进入到了冲突协商环节。在冲突协商环节,一方面学生需要对比、比较多种观点,明晰不同观点之间冲突的焦点所在;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论证与协商就某一主题达成小组内部的共识。第三,当小组内部初步达成共识时,小组成员能够意识到他们达成了某种共识。然而,此时达成的共识其实还处于浑沌的状态,如果不加整理和外化便会成为稍纵即逝的信息。为了使小组共识成为具体的信息,在作品创作阶段需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小组知识的概念化,也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二是小组知识的外显化,以语言、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小组知识的过程。第四,小组知识外化而形成的小组作品在整个班级得到共享与互评,使每个小组作品都有了再次修改与完善的机会,同时又促进了小组反思活动。
(2)混合式协作学习涵盖了三种类型的学习,即个体学习、组内学习和组间学习。学习者根据个人已有信念和对信息资源的理解形成并表达个人观点,并在自己观点与他人观点产生冲突时,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认识的平衡状态,这属于个体的学习;当小组成员都将各自的理解与观点公开发表时,便会在组内部形成多种观点,组内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论证与协商属于小组内部的学习;当小组将已经外化的小组作品呈现在整个班级时,作品的互评反馈与完善改进便形成了小组之间的学习。因此,由个体学习、组内学习和组间学习三种类型构成的协作学习系统推动了小组学习共同体到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成长与演变。
(3)混合式协作学习依据混合学习环境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各自的优势,一部分活动在线上空间进行,另一部分活动在线下空间进行,还有一些活动会在两个空间中开展。随着协作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愈加频繁,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相互交织为协作学习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
● 结束语
随着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园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和智能移动终端随时接入的泛在混合学习环境正在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协作创新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机会,促使混合式协作学习成为继CSCL之后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的适应程度,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成长阶段,提出了不同阶段混合式协作学习的设计要点,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彦军,江吉林,江毅.Tower泛在接入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9):32-37.
[2]童慧.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共场性协作知识建构行为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56-62.
[3]吴南中.混合学习空间:内涵、效用表征与形成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1-27.
[4]David Benyon,Oli Mival.Blended Spaces for Collaboration[J].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2015(24):223-239.
[5]Capponi,M.F.,Nussbaum M.,etc.Pattern Discovery for the Design of Face-to-Face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3(2):40-52.
[6]肖婉,张舒予.混合学习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的量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7):27-33.
[7]彭绍东.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0(8):42-50.
[8]童慧,杨彦军.混合学习中的协作知识建物共同体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