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田园”课程建设

2018-10-20 10:13吴志慧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田园课程体系建构

吴志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技在不断更新。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显然仅仅依赖国家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的。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每年春季开学初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都会遇到:教材中讲的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而实际由于地域特点,我们这里还会漫天飘雪。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三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春季!”“对!那么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很多学生按照课本中的词语来回答,什么“春暖花开”啊,“鸟语花香”啊,只见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春天雪花飞舞。”当时,老师就尴尬了,因为如果按照所谓的正确答案,雪花飞舞应该是冬天的特征,孩子是错误的?可前两天刚刚下过雪啊,这怎么能说孩子是错的呢?是啊,我们这里的春天总是要比教材中的春天迟来一个多月。这迟来的一个多月给学生造成的理解上的混乱该如何解决呢?只有带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他们才能够真正地去了解生活,认识大自然。

因此,天山口小学的教师们开始大胆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及“田园”课程建构。

这项工作开展初期,很多老师摸不着头绪,还有的老师不理解,说:“这学生就连书本上的那点儿知识都学不会,还开发出些新课程,这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吗?”还有的老师开玩笑地说:“瞧咱们多厉害,都开始自己编教材啦!”

但牢骚归牢骚,老师们仍然迅速地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的开发中。从书籍中、网络上查找资料学习,查找先进经验学习……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和学校课程建构的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的学习,老师们快速成长起来,改变了以往“教材育人”的思想,深刻钻研如何用课程育人,如何建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

因为老师们意识到孩子们之所以变得“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们包办代替的越来越多,孩子们几乎没有实践的机会,这就导致他们越来越脱离生活;手机电脑成了日常玩伴,孩子们脱离了大自然;如果学校再一味地以几本教材为全部教学内容,那么,孩子们自然就越来越“高分低能”。学校不是工厂,孩子更不是得高分的机器,我们应充分地认识到,我们是要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并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所以,在于宗刚校长的带领下,天山口小学的全体老师行动起来,将国家基础课程与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各种课程,构建成较为完整的“田园”课程体系。

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老师或潜心钻研所教学的基础课程,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开发出相应的拓展课程;或观察、调研,整合资源,开发出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或到乡间收集资料信息,开发出能够引导孩子们了解和热爱家乡的“乡土课程” “田园素养课程”“田园体验课程”等四大类,近三十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是老师们对学生的用心和爱。

如今,“田园”课程已经走进了课堂,孩子们也已经走进了“田园”课程,在“田园”课程的濡染中,孩子更加灵动,更加有责任心,更加完整!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孩子们的变化,天山口小学的“田园”课程也会不断地完善和改進,这是老师们永远的、用“心”来做的工程。老师们坚信,只有通过“田园”课程,让孩子们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将所学的内容转化为他们自身的经验,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孩子们自身的变化与发展。

猜你喜欢
田园课程体系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